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当地群众一直有腌制火腿的习惯,许棋家也不例外——因为母亲创业的缘故,许棋自幼便与火腿结缘。
如今步入而立之年的许棋,不仅接过母亲手里的“火腿”担子,还用丰沛的知识和青年人的一腔热忱,创新提升了火腿腌制技术,带动周边群众增收致富。
百折不挠 突破低盐火腿腌制技术瓶颈
2011年大学毕业后,许棋也曾做过一段时间的“都市白领”,但没多久,就按捺不住回乡创业的冲动,“我学的是经济管理专业,想把所学所思带回武定,用在发展火腿产业上,为家乡父老乡亲做些实事。”于是,2012年,许棋返回故乡,开始了属于他的创业之路。
许棋(左二)在工作中(3月9日摄)。新华网 刘东 摄
返乡后,许棋马不停蹄地深入生猪养殖户、走进屠宰场、流连在火腿腌制的各个环节......“以前的火腿都比较咸,不能满足消费者对健康的需求。”看到这一“痛点”,许棋开始了低盐火腿技术创新研发之旅。
然而,这趟“旅途”一走就是五年。
许棋告诉记者,腌制低盐火腿的难度主要在于原料选择和防腐,“最难的还是没有成功的范例,可以说,我们是在没有前车之鉴的情况下摸索前行。”
2012年11月,许棋与伙伴们开始尝试腌制低盐火腿,本以为可以一蹴而就,没想到几个月后这批火腿出现了腐败变质的问题,第一次尝试就这样以失败告终。“当时我过于心急,导致使用盐量过少,感觉很绝望。”许棋摇头说到。
许棋查看腌制出来的火腿(3月9日摄)。新华网 刘东 摄
后来许棋对火腿腌制的环境进行改良,并不断调试盐度,终于在2017年时,成功探索出了最佳的盐度比例,生产出了品质稳定的一批产品。“很多人问我,为何这项技术突破需要耗时这么久,因为火腿本身的食品特性,我们只能在不断地调整和等待中度过,这考验的是我们的耐心。”
自此,公司生产的火腿彻底“改头换面”为低盐火腿,广受消费者的喜爱,每年约有500吨低盐火腿从武定走向全国各地。在低盐火腿的基础上,许棋又延伸开发出火腿红豆汤、火腿木瓜鸡等预制菜。
科技赋能 助推家乡乡村振兴
“我是农村出来的孩子,知道农民的不易,我想尽我所能带动周边的群众增收致富。”作为一名返乡创业青年,许棋的心间始终装着家乡的父老乡亲。
除了公司总经理兼技术负责人以外,许棋还是云南省科技特派员,这个身份也让他能更直接地帮助农户。
许棋在为养殖户进行生猪养殖技术培训。新华网发(受访者供图)
许棋告诉记者,作为科技特派员,他主要为农户提供生猪养殖技术服务,并收购农户养殖的生猪。“过去农户养猪不精细,养出来的猪质量参差不齐,很难达到我们的收购标准,在市场上也卖不出好价格。”
针对这一状况,许棋从改善饲料入手,加上技术指导,并定期开展培训,提高农户养出来的生猪品质。同时,收购价比市场价高出2元,“这样一来,养殖户的风险降低了,收益变高了。”
据介绍,该公司每年加工火腿需要消耗生猪2万多头,直接带动11个乡镇4000多户农户,户均增收大概2000元。
通过技术指导和生猪收购,许棋让不少农户尝到了养猪的“甜头”,养殖积极性大大提升。“有一个养殖户从最初的两三头猪,养到了如今的三四十头,成了养殖大户。现在不仅买了车,还在城里买了房子!”
这样的喜人故事,是当地许多生猪养殖户的缩影。说起这样的变化,许棋显得十分欣慰,未来他准备大力发展订单式农业,更高效地带动父老乡亲增收致富,“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作为一名返乡创业青年,我想用学识和技术,为家乡再多做一点事。”(完)
出品人:韩海阔
监制:李霞
统筹:罗春明
编导:张玛睿
摄制:刘东
撰稿:张玛睿
鸣谢:云南省科技厅科技宣传教育中心
往期回顾:
【云南青年说·中国人民警察节特别策划】反诈民警:与时间赛跑 守护群众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