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3 09/17 21:09:45
来源:新华社

文化新观察|景迈山上,茶香千年

字体:

  一缕来自中国西南边陲的悠悠茶香,穿越千年的历史,飘向世界舞台。

  9月17日,在沙特阿拉伯利雅得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7项世界遗产。

  “传统的‘林下茶种植’方式保存至今的实物例证和典型代表”“彰显了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的朴素生态伦理和智慧”——申遗文本中的描述,向人们透露出这项新晋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所在。

  拥有独特地理和气候环境的景迈山古茶林被云气缭绕恍如“世外桃源”(无人机照片,2023年8月30日摄)。新华社记者李贺 摄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包含5片规模宏大、保存完好的古茶林和分布其中的9个古村寨,以及古茶林之间的3片分隔防护林。连绵的陡峭山谷、南朗河及其支流南门河将其环绕,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恍如“世外桃源”。

  千百年前,人与茶的邂逅就在这里发生。

  公元10世纪以来,布朗族先民发现和认识了野生茶树,利用森林生态系统,与傣族等世居民族一起,探索出林下茶种植技术。历经千年的保护与发展,这里形成林茶共生、人地和谐的独特文化景观。

  所谓林下茶种植技术,是在森林中间伐少量高大乔木栽种茶树,乔木层—茶树层—草本层的立体群落结构为茶树创造了理想的光照、温度和湿度等生长条件,同时利用自然生态系统防止病虫害并提供天然养分,从而可持续地生产出高质量的有机茶叶。

  在景迈山的古茶林中,高大的乔木与低矮的茶树和地表的草本植物共同造就了立体群落结构,这为茶树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2023年8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李贺 摄

  山共林,林生茶,茶绕村。

  在这些茶林中,时光仿佛静止。作为遗产要素的5片古茶林,其规模在18世纪成形后基本稳定,古茶林生态系统和整体景观也未有大的变化。先民留下的遗训,今天仍在口口相传——

  “我要给你们留下牛马,怕遇到灾难死掉;要给你们留下金银财宝,也怕你们吃光用完;所以只给你们留下茶树,让子孙后代取用不尽,你们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茶树,一代传给一代,决不能让它遗失……”

  在漫长的时光中,人与茶相伴、以茶为生。对自然的敬畏、与之共处的智慧,造就了景迈山“林茶共生、人地和谐”的盛景。

  在景迈山,古村寨掩映在大片山林茶园之间,形成了山共林、林生茶、茶绕村的独特生态景观(无人机照片,2023年8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李贺 摄

  许多古老的信念与传统,在这里依旧“生长”。

  “茶神树”“茶魂树”“蜂神树”……在当地人的认知中,茶树有灵、自然有灵。

  一些村寨的村规民约清晰地写道:“无权砍伐茶园内任何一棵林木,包括已枯烂的林木和树根”。茶林中的楠木倒下了,便让它化成养分滋养土地,不可以将之拿去贩卖。“蜂神树”常年禁止靠近,树上的野蜂蜜禁止采割,如果蜜蜂数量减少了,村民就要反思自己是否做错了什么。

  在景迈山上的村村寨寨,孩子们传唱着“茶林养育了我们”的歌谣,布朗族民居屋顶上带有“一芽两叶”标识,家家户户必备煮茶工具……茶的香气浸润人心、延绵不绝。

  “世居民族延续至今的社会治理体系,独特的茶祖信仰、以‘和’为核心的当地茶文化、保护生态的村规民约,以及互敬互爱的风俗习惯,实现了人与茶、人与自然的高度精神联系,保证了这种传统延续千年并依然充满活力。”北京大学世界遗产研究中心主任陈耀华说。

  人与自然的和谐、传统与现代的和谐、不同村寨不同民族的和谐……国际组织专家来到景迈山进行现场技术评估时,被这里的和谐深深打动,坦言“这一点非常难得,可作为典范,带给全世界希望与借鉴。”

  (左图)在芒景村翁基寨当地布朗族的传统建筑屋脊上装饰有“一芽两叶”标识(2023年8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李贺 摄

  (右图)一位布朗族村民的包头上缝饰着醒目的“一芽两叶”图案(2023年8月30日摄)。新华社记者李贺 摄

  在芒景村翁基寨,一位布朗族村民正在烹煮古树茶(2023年8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李贺 摄

  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

  长久以来,我国的文物工作者一直在思考,如何将“茶”置入世界遗产版图中。经过长时间的主题研究、13年的申遗之路,“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最终成为全球第一项茶主题世界遗产,以独具魅力的价值阐释,标注世界遗产新方向。它的成功申遗,彰显了中国在茶树发现、栽培,茶叶贸易、运输,以及茶文化形成、传播等领域的主导地位。

  从推荐、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到建立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体系;从修缮村寨民居到整理古茶林保护村规民约……回首申遗过程,国家文物局文物古迹司(世界文化遗产司)司长邓超深有感触:“保护”二字,既是申遗的前提与基础,又是目标与使命。

  文化遗产,是民族过往的见证。对这片茶香四溢的土地不遗余力的保护,显然有着更为深层的历史考量——

  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人在草木间”,汉字“茶”传神地阐明了祖先对人与茶、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景迈山上沁人心脾的茶香,诉说着中华儿女对自然的尊重与热爱,也印证中华民族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不懈追求。(记者施雨岑)

【纠错】 【责任编辑:范芳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