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云岭山乡巨变 奔向幸福日子

2021年11月14日 09:26:36 | 来源:云南日报

  相关报道

  回望脱贫攻坚来时路 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

  昌宁县德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茶叶成为福贡县老姆登村群众增收致富支柱产业

  脱贫攻坚成绩单

  933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850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

  8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整族脱贫

  建成2832个集中安置点

  109个800人以上集中安置区

  总搬迁规模约150万人

  累计选派4.85万名第一书记

  21.61万名驻村工作队员

  293家省级和驻滇单位

  1.5万个州(市)县单位挂包贫困县、贫困村

  75万名干部与贫困户结“穷亲”

  全省共培育形成26个扶贫主导产业

  覆盖贫困户168.53万户

  2.95万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产业扶贫

  带动有产业发展条件的贫困户165.71万户

  攻坚克难,不负人民。

  5年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坚定承诺,从高山峡谷传到热带雨林,从乌蒙大地传到苗岭壮乡,一串串足迹遍布云岭大地,丈量着从贫困到小康的进程,也澎湃着时代的脉动强音。

  云南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向贫困宣战的一个重要缩影。在脱贫攻坚生动实践中,云南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以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在这场伟大战役中,书写云南担当。

  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全省各族群众正蓄势待发,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

  党建引领 迈开步子谋富裕

  进入初冬,雪域高原的寒风已经有些凛冽,但在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建塘镇尼史村的村委会办公室里,却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一场“绿色会议”。“今年的蔬菜采收季节基本已经结束了,大家讨论一下来年开春,村里绿色果蔬产业的发展方案,还有对村内环境绿化、依托石卡雪山开发生态旅游等绿色项目的想法。”尼史村党支部书记和红鳞正在组织大家发言。

  这几年,尼史村发挥地处城乡接合部的地理优势,积极引进各类蔬菜种植小户,流转农户闲置土地实现增收,目前,全村零散种植蔬菜面积达1300余亩,覆盖全村11个村民小组,仅每年土地流转资金就达到了130多万元。

  别看今天村民们的日子过得美,但在2018年之前,尼史村还属于贫困村,这个毗邻香格里拉机场的村子一度找不到发展的出路。转机是从尼史村党总支着手进村道路硬化工作开始。通过不断发挥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尼史村党总支为企业和困难群众牵线搭桥,村民通过企业、合作社提供的劳务岗位挣取薪金和学习种养技术,促进收入和技能双增长。如今,专业合作社种植的青笋、蒜苗、黄白菜,经由刚通车不久的丽香高速销至全省各地,党支部搭桥引进的车厘子种植基地长势喜人,准备明年搭上飞驰的动车卖到省外。“我们老百姓想致富,关键要靠村党总支引路。”村民罗追笑开了花。尼史村的绿色产业借着党建引领的致富路走出了高原。

  一个党员一面旗帜,一个支部一座堡垒,党建引领将脱贫攻坚的成效压实在各级责任人身上。云南省制定了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细则,出台加强脱贫攻坚组织保障的7项措施,建立监督执纪问责5项机制,构建了党政主责、部门同责、干部主帮、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责任体系,形成了五级书记抓扶贫、党政同责促攻坚的工作格局。

  不断以党建引领夯实基层基础,将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把党员团结在党支部下,把群众聚拢在党员周围,以“党建+”跑出脱贫攻坚加速度。

  易地搬迁 挪出穷窝奔小康

  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市政道路纵横交错,学校、医院、商超、文化广场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来自昭通市6个县区的4万余名搬迁群众搬出大山、进城入镇,在全国最大跨县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昭通市昭阳区靖安安置区开启了新生活。

  “以前,我家住在大关县天星镇的高山上,房屋破旧、山高坡陡,到集镇上就医就学要走两三个小时的山路。”靖安新区和顺社区63岁的搬迁群众王文祥感慨道,如今,得益于党的易地扶贫搬迁的好政策,一家5口人没花一分钱就住进了靖安新区4室2厅2卫的单元楼房,居住环境和出行条件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山区搬到城区,从农民变成工人,王文祥一家和全省99.6万贫困人口、50万随迁人口一道跨进新生活。“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挣钱,这是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王文祥说,搬到新家园后,在安置区党工委的帮助下,儿子、儿媳跟着劳务大军到浙江嘉兴务工,他和老伴在家门口的大棚蔬菜基地打工,每人一天可收入70元。

  云南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搬迁总规模居全国第三,全省有19个万人以上安置点,是云南脱贫攻坚的难中之难、坚中之坚。为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云南省着重将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就业帮扶专项行动,打通招聘、转移、培训、帮扶全链条,确保搬迁群众中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家庭至少1人实现就业。目前,全省已在集中安置区周边实施农业产业扶贫项目2559个,建设扶贫车间211个,就近吸纳搬迁群众就业;设立就业服务窗口1128个,开展培训54.43万人次,转移就业55.79万人,实现有劳动力搬迁家庭户均2.33人就业。此外,安置点将商铺、公共停车场、农贸市场等群众集体资产进行集体经营、委托经营,注重盘活群众原有的承包地、林地、宅基地,进一步增加资产性收益和财产性收益。

  产业发展 奋斗浇开幸福花

  这几天,腾冲市清水乡党委委员、副乡长赵家清格外忙。“我们搞好万寿菊、烤烟、茶叶等传统产业外,还积极发展百香果、生姜、中草药等特色产业,同时,不断开发司莫拉系列产品,增加群众收入,让幸福的司莫拉率先迈向乡村振兴。”目前,占地15.8亩的民族文化展示中心已经封顶,智慧消防一期建设项目和污水处理管网及氧化塘建设项目已经完工,云谷公园慢行系统已建成,随着一项项旅游项目相继落地,一条以农促旅、以旅助农的新发展路径逐渐成型。

  在风景如画的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景迈山,南付正在巡视家中的10余亩古树茶地和30余亩生态茶地。“景迈山正在进行紧张的申遗工作,我打算毕业之后回到家乡,为景迈山的发展贡献力量。”

  近年来,普洱市依托百里普洱茶道、澜沧景迈山古茶树景区、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古茶树产区景区等项目,在不影响茶叶生长的前提下,通过景观改造和花木补植,发展壮大茶园旅游,提升档次强化服务,吸引更多游客走进茶园,形成良好的生态旅游资源。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云岭儿女发扬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加快推动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行。

  乡村振兴工作表

  组织编制《云南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2021-2025年)》

  调整完善省级领导挂联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方案

  继续实施290个省级单位包乡驻村

  新派2.5万名工作队员驻村

  1

  及时下达中央专项资金80.14亿元

  省级专项资金29.94亿元

  新增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8亿元

  全面做实县级项目库,更新完善入库项目3.6万个

  2

  出台《云南省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办法(试行)》

  推动扶贫项目资产运营管理、登记确权工作全面开展

  目前,已摸清底数规模1236多亿元

  已确权资产928亿元

  3

  全省新识别边缘易致贫户469户1852人

  新标注脱贫不稳定户699户2698人

  通过动态帮扶,边缘易致贫户标注消除致贫风险10.67万户38.75万人

  脱贫不稳定户消除返贫风险9.78万户38.68万人

  4

  打造“1+16+129+1410+14678”的省、州(市)、县(市、区)、乡(镇)、村五级工作模式(记者 殷洁 唐焱 沈迅 杨艳鹏 赵丽槐 刘宣彤)

   上一页 1 2  

【纠错】 [责任编辑: 丁凝]
010070210040000000000000011120211310309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