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理州委、州政府的领导下,大理州体育事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呈现出以下亮点:
一是竞技体育人才效应突显。大理州先后涌现出张国伟、陈绍果、朱永彪、虞朝鸿、张德顺、杨绍辉、李秀仙、许亮、彭家政、朱荣华等一批优秀运动员,屡次获得国际、国内比赛冠军。我们坚持开放办体育,充分发挥学校技能普及、体校专业化训练、社会力量个性化培训功能,推动建立主体多元、途径多样的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在巩固体校主体地位的同时,创设了篮球、足球等6个项目体育后备人才基地,鼓励扶持具备较好条件的县、市打造州级以上训练基地,建立体育后备人才训练网点学校,打牢人才培养基础,加大体育后备人才向省级专业运动队输送的力度。
二是体育公共服务能力得到明显提升。截至2021年末,全州建成7个体育馆、5个体育场、8个全民健身中心等一批体育设施,乡(镇)、行政村(社区)篮球场、乒乓球台、健身路径等体育设施覆盖率达100%。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36.6%,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23平方米。社会体育组织体系较为完善,全州现有111个体育协会、54个体育俱乐部、12个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945个全民健身活动站点、7004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国民体质监测身体素质合格达标率达90%。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壮大体育社会组织,开展示范性全民健身活动,这些举措有效提升了大理州体育公共服务能力,提高了人民群众幸福感。
大理州以品牌赛事、精品线路、精品景区、体育服务等为载体,促进体育产业健康发展。借助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中国体育文化博览会、中国体育旅游博览会等平台帮助企业扩大宣传,促进体育与文化、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2015年以来,宾川鸡足山旅游景区等4个项目入选中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大理100越野赛等18个项目入选云南省体育旅游精品项目。大理徒步旅游节、南涧县孔雀渡全国野钓公开赛等入选2021年云南省体育旅游精品赛事,大理三月街民族节赛马大会、励志体育电影《顺子加油》入选2021年云南省体育文化优秀项目。体育消费市场不断扩大,体育彩票销售良好,“十三五”期间完成销售26.8 亿元,共为国家筹集公益金7.5亿元。
在发展思路上,我们主要突出“体育+”的发展模式。大理州拥有独特的旅游资源,苍山洱海风景如画,是户外运动的天堂,为“体育+旅游”“体育+康养”“体育+文化”等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大理州以开展徒步、马拉松、登山、自行车等各类体育赛事活动为载体,加快体育与旅游、康养的深度融合,不断丰富旅游内涵,提升旅游品质,促进体育服务业提质增效。结合“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打造一批国家、省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精品景区、精品线路、精品赛事、体育旅游目的地,为各类人群提供体育旅游产品和服务。同时,做精做足大理州户外运动文章,加强运动促进健康指导,打造户外康养运动胜地,推动体育产业规模更大、结构更优、市场更活。积极推进“体育+互联网”融合发展,推动云上赛事平台建设,把体育赛事作为了解大理州的窗口,作为文体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平台,发展云赛事、虚拟运动等新兴运动和赛事活动,以平台为载体,以智能硬件为支撑,结合运动游戏化技术,将大理州的景区场景还原融入,举办虚拟赛事,加快发展电竞旅游、云上自行车赛、云上马拉松赛等赛事,逐步构建集健身运动、比赛、旅游、商业、社交互动、文化交流等于一体的数字空间世界,打造运动元宇宙城市,推动大理州体育旅游创新融合发展。目前,这项工作正在推进中。
大理州先后成功举办了七星国际越野挑战赛、大理国际马拉松赛、第五届亚洲龙舟锦标赛、LYB李永波全球业余羽毛球锦标赛、七彩云南格兰芬多国际自行车节大理站比赛等有规模、有影响力的体育赛事。
近年来,我们着力打造本土品牌赛事,主要有以下几项:一是大理国际马拉松赛,该赛事已经连续举办4届,线路围绕洱海周边公路进行,历届比赛均有15000人左右的规模,有多国运动员报名参加,赛事获得中国田径协会最高级别的A1级赛事认证;二是三月街民族节赛马大会,该赛事已经连续举办13届,在每年大理州民族传统节日三月街期间举办,有来自北京、内蒙古、贵州、广东等省外马术俱乐部及省内昆明、迪庆等地区参加,成为三月街的品牌活动;三是七彩云南格兰芬多国际自行车节大理站比赛,该赛事在大理州已经成功举办6届,围绕洱海环湖公路进行,让选手在苍山洱海之间体验极速快感,感受大理之美;四是大理100越野赛,该赛事是国内第一个高海拔越野赛事,迄今已经举办6届,线路主要以苍山人工和自然形成的道路为主,赛事一般安排在每年5—7月举行;五是大理徒步旅游节,该赛事已连续成功举办6届,致力于弘扬“参与、坚持、快乐、公益”的毅行精神,有效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目前已成为西南地区具备一定影响力与品牌效应的大型群众体育活动。
大理州属于低纬高原季风气候,生态良好,风光秀丽,日照长,霜期短,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全州各地年平均气温12—19℃,四季如春。州内海拔最高4295.8米,最低730米,平均海拔2090米,处在国际上认同的高原训练最佳高度2000—2500米之间。大理州处于滇西要冲,交通便利,区位优越,初步形成了铁路、高等级公路、航空结合,城乡连通,辐射周边的立体交通网,有着不可替代的地缘区位优势,是东南亚各国高原训练的重要目的地。因此,建成后的大理高原体育训练基地将成为越来越多专业队的首选。
目前,我们共规划了三个高原训练基地,即大理高原体育训练基地、祥云县青海湖高原体育训练基地、巍山县小鸡足高原体育训练基地,已列入云南省高原体育训练基地概念性规划群。三个基地定位为集体育训练、赛事、科研、产业发展和国际体育文化交流等多元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高原体育训练基地,主要涵盖两项复合型功能:一是紧扣“高原”与“训练”两大主题,充分满足运动员高原体育训练,主要服务于中长跑、马拉松、竞走、山地自行车项目,同时为足球、篮球、排球、拳击、散打、摔跤、乒乓球等项目提供高品质训练场所;二是最大限度地将训练功能转变为群众健身、旅游、娱乐和体育赛事的功能,满足以群众为主体的产业化发展要求。两套功能系统同时存在,在不同的时间段进行相互转换,提高基地的发展潜力。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围绕“发展高原特色体育”目标,着力研究解决体育发展短板弱项,提高体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级和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体育资源的需求。具体目标如下:
一是要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到2025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要达到2.5平方米,推进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公园、公共体育场、社会足球场、健身步道、户外运动服务设施、乡镇、村(社区)专项运动场地等建设,补齐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短板。要实现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2名以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总人口的38.5%以上,城乡居民《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率超过91.5%。推进体育与卫生融合发展,用全民健身促进全民健康,群众对体育公共服务满意度明显提升。
二是要提高竞技体育综合实力,竞技水平进入云南省前列。积极调整大理州竞技体育发展重心,注重为奥运争光,为全运添彩,提升省运优势项目,培养更多高水平运动员。坚持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拓展人才培养渠道,把体校、普通学校、体育社会组织作为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三大主阵地。优化调整运动项目结构,巩固发展田径、皮划艇、摔跤等核心优势项目,做精做强基础项目,形成优势集中、特色明显、资源互补、重点突出的项目布局。
三是要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体育全面发展。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带动学生更广泛地参加体育活动。我们还要建立分学段、跨区域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打造以足球、篮球、排球为主的联赛和选拔性竞赛,大力开展单项体育赛事。稳妥推进初中学业水平体育科目考试和普通高中体育自主招生考试,发挥“以考促学,以考促练”的导向作用。
四是要培育多元体育消费市场,加快发展体育产业。实施“体育+”工程,推进“体育+旅游”“体育+康养”“体育+互联网”融合发展,延伸和完善体育产业链。结合“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打造一批国家、省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精品景区、精品线路、精品赛事和体育旅游目的地。
五是要加强体育文化建设,扩大对外交流合作。我们要弘扬祖国至上、拼搏奉献的大理体育故事,发挥体育明星榜样作用,传播德才兼备、身心健康的体育价值观。支持体育文艺创作,培育突出大理州体育特色、具有广泛感染力的文艺作品。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和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举办澜湄合作大理马拉松赛、七彩云南格兰芬多国际自行车节等国际品牌赛事,丰富体育对外交往内涵,拓展体育交往空间,促进民心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