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5 11/12 08:54:32
来源:新华网

有时生死只在一瞬 他是湄公河上的“活地图”

字体:

  “谭船长,你怕不怕死?”“不怕,继续前进。我就是死在湄公河,也值得!”直到现在,多年前首航时的问答,云南省公安厅水上巡逻总队船艇支队一大队大队长谭建华,仍言犹在耳。

谭建华(视频截图)。

  生死只在一瞬

  “如果说在长江航行的感觉如同走在高速公路,那么航行于湄公河无疑是穿行在羊肠小道。”在长江跑了多年货运后,谭建华来到云南,眼前的湄公河穿行在山间,河道较窄、水流湍急、浅滩暗礁密布,河中甚至还有如小岛般大的礁石,对行船者而言,危险是用每一米甚至每一公分的长度来衡量的,稍有松懈便可能致命。

  曾经的湄公河航道并不太平,不法武装非法拦截民船的事时有发生。这样的场景,谭建华经历过多次,甚至被匪徒用AK47抵住脑袋,生死只在一瞬。

  2011年12月9日,中老缅泰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联合指挥部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关累港揭牌,标志着四国执法安全合作新平台正式建立。谭建华毅然报名,层层筛选后被特招入伍。“我觉得保护湄公河航道安全,就是告慰遇害者最好的方式。”谭建华说。

  彼时的谭建华已经35岁,期盼的那支守护湄公河的队伍有了,自己也成为其中一员。至今他还记得第一次参加抓捕行动的场景,那是2013年的夏天,湄公河岸知了声不断,灼热的阳光刺痛被汗水淹没的双眼。嫌疑船只迟迟没有出现,抓捕分队立即出发往下游巡查,谭建华主动请缨,驾驶摩托艇前往水位复杂、危险频发的水域进行侦查。最终在大家的通力配合下,行动共抓获毒贩5人,缴获毒品579.7千克。“这一刻,我真实感受到作为一名人民警察的意义所在。”谭建华说。

谭建华(右)和同事在工作(资料图)。新华网发(云南省公安厅新闻宣传处供图)

  战友们的“活地图”

  泥滩上画出弯弯的水道,几颗鹅卵石按山形排列两边,谭建华手里拿着一块木片,向战友模拟讲解狭窄水道的注意事项。

  炎热的天气,谭建华身着短衣短裤,站在甲板上用竹竿探底河床,“3尺、4尺、5尺……”及时更新的数字让驾驶台能第一时间掌握险情。

  从水手到船长,几十万公里跑下来,谭建华的笔记本早已记得满满当当。借助摄像机和北斗标尺,谭建华绘制湄公河的河道草图。手稿中,左边是河段的简笔示意图,标记着礁石、陡沙、碛坝和两岸的村庄山林;右边是谭建华总结的航行纪要,根据旱季雨季河道情况的变化,有针对性地提出航行方法及注意事项。

谭建华编写的《澜沧江—湄公河航行参考图》(视频截图)。

  “吃饭在想,睡觉在想,做梦还在想。”行船时的谭建华,把湄公河大小数弯从眼中刻画进脑海;他编写的40多万字的《澜沧江—湄公河航行参考图》,堪称湄公河航道水文第一书。如今这份参考图已被编成教材,供一线操舵手使用。

谭建华编写的教材(视频截图)。

  除此之外,谭建华还编纂《湄公河航道与引航》《湄公河水上事故警示录》等书册,把自己对航道水文特征、航道变化及沿岸情况的丰富实战经验倾囊尽献。他自创的“滑板式流线型舵叶”解决了山区河流浅水航行难题,多项研究理论成果受到多个部门和相关航运院校的好评。

  每一次巡航,谭建华都会结合理论和实践,对操舵手进行手把手教学。战友们说他是湄公河上的“活地图”,但他更想让这份地图“活”在每一个船员的脑海里,使他们都平安归来。

谭建华(左)和同事开展巡逻(资料图)。新华网发(云南省公安厅新闻宣传处供图)

  恢复宁静的航道

  2021年8月,一艘嫌疑船只在收到警告后仍然向前疾行,试图躲避追击。河段水势湍急,前方礁石触目惊心。谭建华凭借对水情的精准判断,果断操舵,和嫌疑船只上演一番“生死时速”,最终成功逼停对方,12名偷渡人员被当场抓获。

  2023年3月,一艘老挝籍商船触礁遇险,彼时谭建华和同事正执行第127次中老缅泰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任务。经过大家不懈努力,1小时后,8名船员和商船平安脱险。这样的救援,14年间已经有200多次。

  如今,这条航道逐渐恢复着它的宁静与繁荣。“原来被称为魔鬼水域的地方,现在经常有小孩在沙滩上嬉戏,向我们招手。”沿江老百姓的挥手、路过商船的鸣笛问候等都让谭建华倍感自豪。“他们把我们当家人,我们也要像保护家人一样保护他们。”

“谭建华航海工作室”(视频截图)。

  2025年7月17日,云南省公安厅水上巡逻总队“谭建华航海工作室”在西双版纳州景洪市景哈乡正式挂牌。工作室成员除谭建华外,还有水上巡逻总队11名航海专业骨干和海关、海事、院校等有关部门的4名技术顾问。他们将依托这个平台,不断探索创新研究成果,更好地服务中老缅泰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和澜湄流域航运事业高水平发展。(云南省公安厅新闻宣传处)

【纠错】 【责任编辑:范芳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