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5 05/21 17:43:53
来源:嵩明县委宣传部

云南嵩明以旅居为笔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字体:

  近年来,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以生态为基、文化为魂、产业为翼,深耕乡村旅居新业态,将绿水青山与人文底蕴转化为乡村振兴的新动能。从杨林镇文苑社区“他乡成故乡”的温情实践,到嵩阳街道东村社区农文旅融合示范村的红色文化焕新,嵩明县正以开放之姿积极打造“旅居云南入昆第一站”品牌。

 杨林:旅居妙笔绘新景

  杨林镇将“打造旅居友好型乡镇”确立为核心目标,明确了“生态康养、文化体验、田园休闲”三大发展方向,为旅居产业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提供了清晰的“路线图”。目前,杨林镇旅居康养人员规模已达3500余人,嘉丽泽社区、西湖海社区、幸福小区等地已形成显著的旅居集聚效应。

  杨林镇通过对全镇旅居资源进行再摸底,重点推进了罗良村小屯小组、东山村大东山小组等区域的老旧民居改造,一批充满乡土韵味的特色旅居点位应运而生。同时,杨林镇实施大泥塘村道路硬化工程、村庄清洁行动扮靓了乡村容颜;马坊上村环境整治工程新增绿化面积2100平方米,“推窗见绿、出门见景”从愿景照进现实。

  为了让远道而来的旅居者感受到家的温暖,杨林镇在提升服务品质上下足了功夫,设立“旅居服务专窗”,提供住房租赁、医疗保障、子女入学等“一站式”服务;联合医疗机构开展“健康义诊进社区”,为旅居人员建立健康档案,实施动态管理。此外,当地联合公安、消防等部门,建立“旅居安全联防机制”,通过常态化隐患排查和智能安防设施的部署,实现了旅居区域安全监控的全覆盖。

  杨林镇以“文化共融”为纽带,搭建起旅居者与本地居民沟通的桥梁,“聆听生命回响”“旅居故事分享会”“代际对话”等活动精彩纷呈。盛大的乡村文化旅游节,更是将美食、农耕、民俗等元素融为一体,成为主客共享的文化盛宴。

  杨林镇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通过政策扶持与项目带动,吸引了云南垚木旅居置业服务有限公司、嵩明归途有风文旅发展有限公司、杨林镇甸头村老年康乐公寓、云南鹤锦紫橙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等企业参与旅居产业开发。企业则积极开发“康养旅居+田园体验”产品,推出“兰茂文化研学之旅”“嘉丽泽湿地观鸟之旅”等精品线路,吸引川渝等核心客源地的旅居人群。杨林镇也善用巧劲开展宣传推广,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平台,发挥自媒体达人和旅居客的口碑效应,让“游客”变“常客”,“旅居”成“定居”。

  东村:“新村民”共绘振兴图

  嵩阳街道东村秉持“党建强村、生态立村、产业富村、文化兴村、开放活村”的思路,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农耕文化与生态文化资源,建成了嵩明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军长征东村纪念馆等,探索出“红色教育+现代农业+研学观光+农家体验”的融合发展模式。

  “东村有天然的森林植被、丰沛的水资源,这是吸引我的首要因素;其次,特有的红色历史资源也促使我构想新业态。”云南虹风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宝天介绍,“社区党总支和村两委是一个踏实肯干的团体,给了我投资入驻的信心。我们始终秉承‘党总支+社区+企业’团结互助的初心,共同研究和解决问题,形成了互相支撑、互相帮扶的共生模式。”

  东村在“保留传统”与“引入现代业态”之间找到了平衡点,通过科学规划,建成了东村书院、马术场、虹风小院、“村晓”农文旅综合体等设施。同时,东村划定传统建筑与文化保护区域,引入陶艺手工、传统餐饮等适配性业态,以“微创更新”实现新旧融合。

  对于长期旅居客的生活需求,东村也考虑周详:提升社区卫生室服务机能,引入康养机构合作;积极对接县城教育资源,探索“旅居子女短期插班”;联合物流企业增设智能快递柜,提升物流时效。

  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打造以来,东村已累计接待各界人士3万余人次;春节、五一期间,吸引游客7.5万余人,为社区集体经济和居民带来约50万元的经济收益;老房改造期间,为120余名社区群众提供了务工岗位,发放工资超160万元。

  “我出生在东村,对这里有深厚的感情。”云南大红地文旅开发有限公司CEO张永说,“看到‘旅居云南’的政策机遇和家乡的资源禀赋,我决定回来,用文旅唤醒乡土。”他通过建设东村书院、改造原东村小学为“村晓·东村民宿”,引入多元业态,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创业。

  谈及乡村生活带来的改变,他表示,过去在城市是“效率至上”,现在更懂得“共生哲学”。乡村生活治愈了他,也让他更深刻地体会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完)

【纠错】 【责任编辑: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