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5 05/19 11:05:50
来源:云南网

景谷永平:“组织化”务工助力群众就业增收

字体:

  时下正值甘蔗入榨期,走进景谷县永平镇,随处可看到务工群众在甘蔗地里来回穿梭,砍蔗、剥叶、捆绑、装车的工序行云流水,大家分工合作,一派繁忙景象。

  过去,永平镇产业规模虽庞大,但用工模式粗放,农户常面临“农闲无收入、农忙难招工”的困境。为此,永平镇创新探索“党支部+劳务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通过党建引领整合资源,成立村级劳务合作社,建立务工人员信息库,实时发布用工信息,动态对接企业以及种植大户用工需求,将传统零散用工转化为规范化劳务输出。

  “以前外出打零工收入没保障,现在合作社天天派活,砍1吨甘蔗能挣130元!”倮练村村民王昌有捆扎甘蔗时算起增收账。作为全县糖料蔗核心产区,永平镇依托4.2万亩“双高”基地资源优势,通过整合甘蔗产业从耕、种、管、收全环节用工需求,实现全镇组织化务工超4000余人稳定就业,人均月增收3000元以上,仅季节性用工高峰期就带动就业超2万人次,让传统农业产区变身“家门口的就业场”。

  这一成熟模式正从甘蔗产业向全镇特色农业领域快速复制。如今,芒果基地的疏花套袋、鲜食玉米的采摘拣选、茶叶的粗制加工等季节性用工场景,均已纳入村级劳务合作社统一调度体系,构建起“一社统筹、多产联动”的用工新格局,推动零散劳动力向“组织化”就业转变,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可持续的人力支撑。

  “现在农闲时我就到周边找活干,而且通过免费种植技术培训后,还在家附近流转了20亩土地发展产业,收入不比外出打工少,关键是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永裕社区居民刘新顺说道。

  “组织化”务工带来的改变不止于收入增长,更破解了留守家庭难题,从“外出漂泊”到“就近乐业”的生活转变源于永平镇对“人岗匹配”的精准破题。

  近年来,永平镇以“既要稳住‘钱袋子’,更要守住‘团圆梦’”为目标,一方面搭建政企对接平台,多次举办专场招聘会,靶向输送劳动力至特色产业岗位;另一方面构建“培训+就业”闭环,针对本地产业需求,开展多项技能培训,累计培训超3000人次,让群众“有技傍身、有岗可寻”。

  同时,为进一步优化就业服务生态,永平镇正加快推进“零工驿站”建设。这个集技能培训、岗位推介、权益维护、休息补给等功能于一体的“就业服务站”,预计年内投入使用后,可辐射周边32个村(社区),实现“求职有门、培训有地”,让“家门口就业”从临时选择变为可持续的生活方式,真正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的民生愿景。

  从“单打独斗”的零散务工到“组织化”的全链就业,永平镇的组织化务工模式有效破解了农业产区“用工荒”与“就业难”的双向矛盾,让越来越多的村民在家门口实现“钱袋子”与“幸福感”的双提升。下一步,永平镇将持续立足资源禀赋,深化“产业+就业”联动机制,推动组织化务工提质增效、增量扩面,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邱海艳)

【纠错】 【责任编辑:刘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