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边境村寨各族群众是如何团结一心开展禁毒示范创建工作、守护好神圣国土的?
答:临沧市位于云南省西南边境,边境毒情形势错综复杂,边境村寨各族群众深刻地认识到,要完成“守护好神圣国土”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光靠公安机关是不够的。党委、政府也真正做到了把人民群众发动起来,把所有社会资源调动起来,一起与毒品作斗争,创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就是最有力的措施之一。
首先,临沧市委给各个村派来了“自然村长”,他们扎根村里,与村两委一起带领各族群众谋划产业发展、解决基层治理问题,还带着大家做好禁毒宣传、走访家庭、踏查周边情况,定期组织村民大会,发动村民参与到禁毒工作中。其次,村寨在边境线上建立了守边联防所,每天安排人员巡逻,再配合视频监控、警报器等物防措施,防止毒品流入。派出所民警、辅警不仅定期挨家挨户走访,还不定期地进行突击检查,现在基本上每个村都有一个辅警长期负责,有任何治安问题,派出所都会第一时间掌握,马上派人处置,确保了村里的安全。另外,沧源县广播电视局还会到村里放映禁毒宣传片,乡里设立的社戒社康工作站,有专业的禁毒专干和医生,定期开展康复训练和心理辅导,帮助吸毒人员戒除毒瘾、逐步恢复正常生活。
村寨在村民自治方面也下了不少功夫。首先,村寨制定村规民约,明确规定禁毒的责任和义务,还自发成立禁毒联防队,每天都有村民轮流值班,开展巡逻,一旦发现可疑情况及时上报村委会或派出所。此外,村寨还开辟了专门的教育宣传阵地,在公共活动场所设置禁毒宣传栏、摆放宣传设备,村民可以随时观看,村里的大喇叭每周都会播放禁毒知识,让大家了解毒品的危害。
问:创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以来,边境村寨发生了哪些实实在在的变化?
答:第一是关注禁毒工作的人多了,参与禁毒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了。乡里近些年给各个村都布置了禁毒工作任务,对村干部履行禁毒职责也提出了明确要求。各类禁毒活动,村两委、驻村队员、网格员、联防队员、志愿者、学校师生等都会积极响应,参与热情很高。
第二是吸毒人员变少了,社会治安变好了。以前村民缺乏相关知识,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引诱、教唆走上犯罪道路,现在大家都懂法了,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公安机关的严厉打击对吸毒人员形成了有效的震慑,吸毒人数在下降,社会治安更好了。
第三是守边的力量强了,有效防范毒品渗透。沧源属于边境县,现在随着科技的进步,通过监控设备配合联防队,能有效防止毒品进入。
第四是禁毒教育跟上了,民众防范的意识更强了。现在的禁毒宣传形式多样,手机、电视、广播,经常可以看到禁毒相关知识,特别是“摸你黑”“新米节”等节日,都有禁毒宣传内容,学校还会让小朋友回家给大人普及禁毒知识,效果也非常好。
第五是吸毒的人员戒断了,今后的日子更好了。吸毒人员在政府的帮助下,参加了戒毒康复,基本上都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人变好了,家里也恢复了往日的平静,生活也有了奔头。
问:对今后农村毒品问题治理有什么希望和建议?各族群众怎样更好地把幸福家园建设好、把民族团结维护好、把神圣国土守护好?
答:国家从“一穷二白”到如今的繁荣富强,这一路十分艰辛,现在的好日子来之不易,一定要好好珍惜。希望大家永远警惕毒品的严重危害,特别是边疆地区,就更要“守好自己的门、看好自己的人”。
希望全市各族群众都要在党委、政府领导下团结起来,守好边境线,让毒品渗透没有可乘之机;希望不幸沾染上毒品的人要尽早改过自新,家庭对他们也多一些宽容和关爱,帮助走错路的人重走正路,回归社会;希望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一定要深刻认识到毒品的危害,千万不要因为别人的教唆、引诱,或是因为好奇尝试“第一口”;最后希望全社会各行各业都能够联合起来,各尽其责、各尽其能,共同抵制毒品,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