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昆明4月23日电(李海岚 刘馨蔚)“越是艰难越向前”——这是渝昆高铁昭通隧道项目上出现频率很高的一句口号。在近千米的地下深处,中铁隧道局建设者正与“世界级地质难题”展开较量,以创新技术和钢铁意志,在“不可能”中凿出通途,书写中国基建的硬核实力。
2025年4月18日,渝昆高铁昭通隧道正在进行煤层段施工。新华网发(张永超 摄)
昭通隧道通则渝昆高铁通 昭通隧道难在哪
在渝昆高铁推进过程中,有“昭通隧道通则渝昆高铁通”的说法。作为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之一“京昆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昭通隧道是全线头号控制性工程。
据介绍,昭通隧道位于云南省彝良县和昭通市之间,全长16.26公里,单洞双线设计,最大埋深980米,相当于300层楼的高度。这里地质条件复杂,穿越18套地层、2条断裂带、9800米可溶岩、4290米煤系地层,其中瓦斯突出地层575米,高瓦斯地层1630米。
图为瓦斯抽排中检测孔内瓦斯浓度(资料图片)。新华网发(中铁隧道局供图)
“工程地质条件极其复杂,集岩溶、断层破碎带、高地应力、膨胀土、瓦斯和长距离煤层等不良地质问题于一体,属Ⅰ级高风险隧道,施工安全风险高,技术难度大。”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渝昆高铁项目经理吕敬钱介绍。
昭通隧道须穿过9层缓倾突出粉状煤层,粉状煤层透气性差,瓦斯压力高达1.83MPa,易发生瓦斯灾害;隧道灰岩段为大面积厚层灰岩,洼地、漏斗、落水洞、溶洞等大型岩溶形态较多,易发生大规模岩溶涌突水等地质灾害……
“这里就像一个‘地质博物馆’,几乎囊括了隧道施工所有不良地质类型,每一米推进都伴随着极大的挑战。”中铁隧道局集团重庆分公司副总经理向金友说。
图为三臂凿岩台车正在钻孔作业(资料图片)。新华网发(中铁隧道局供图)
越是艰难越向前 在“世界级难题”中闯出新路
面对“不可能完成”但是必须完成的任务,中铁隧道局建设者与昭通隧道展开了一场攻坚战。
经过煤炭行业权威团队、隧道地质专家等多次现场勘查、研讨会诊,项目成立防突揭煤科研攻关小组,创造性地实施高低位钻场抽排、水力冲孔与深孔爆破相结合等措施,利用负压真空抽采煤层瓦斯,将煤层里的瓦斯浓度和压力降低到突出标准以下,再进行后续施工,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2025年4月18日,两名隧道工人正在瓦斯突出段进行钻孔作业。新华网发(张永超 摄)
除了穿越突出煤层难题外,施工人员还要时刻应对高地应力、高压岩溶水、高瓦斯、强烈地质构造、强烈岩溶发育等难题和风险。
昭通隧道有9800米岩溶地层,全隧单日涌水量极大。“坍塌、突水风险高、施工难度极大。”吕敬钱介绍。后经专家论证和国铁集团决策,增设迂回导坑进行超前泄水、探测、增加工作面,防坍、控变、止突常态化管理,确保连续施工。
昭通隧道多次出现突泥涌水,图为隧道掌子面超前注浆加固(资料图片)。新华网发(中铁隧道局供图)
昭通隧道埋深超过500米段落近9000米,其中软岩大变形段约1895米。为确保施工及运营安全,施工团队通过优化洞形、长锚杆主动支护、高性能纤维混凝土、大型机械配套等措施,实现 “快挖、快支、快封闭”,达到有效控制变形的目标。
昭通隧道的建设过程是中国基建技术自主创新的缩影。据介绍,技术团队多项施工技术研究在核心期刊发表,其中《一种高铁隧道缓倾煤层高低位钻场超前防突钻孔结构》《一种隧道钢拱架与锁脚锚管机械连接结构》等8项科研成果取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高铁隧道缓倾煤层高低位钻场超前防突钻孔抽排方法》、《一种斜井进正洞挑顶施工方法》取得国家发明专利,为中国隧道工程理论体系贡献“昭通经验”。
2025年4月18日,工作中的瓦斯突出段 “尖刀连”连长杨合标。新华网发(张永超 摄)
做最坏打算的“尖刀连” 用精神力量浇筑“中国速度”
昭通隧道复杂地质条件带来的高难度和高风险,一度让项目进度“干不动”,让没有十足把握的工人望而却步。
“项目进度不能停!”在昭通隧道施工现场,“尖刀连”应运而生,他们临危受命肩负起一个个极具挑战性的施工任务。
“可以说做了最坏的打算。”57岁的二号横洞尖刀连连长杨合标说。自受任以来,“尖刀连”迅速集结精兵强将进场,45名队员在千米级埋深的瓦斯突出区段,开始了前5层煤层段揭煤开挖支护任务,历经18个月的艰苦鏖战,如期推进瓦斯突出隧道揭煤施工。
在昭通隧道二号斜井,面对突泥涌水、软岩大变形,以及极其紧张的工期压力,二号斜井“尖刀连”连长陶泽诗带领队员直面险情,快速完成塌方段加固,以“分秒必争”的态度及时解决“卡脖子”问题,为后续施工抢回宝贵时间。
“尖刀连”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向险而行,他们的坚定与无畏,汇聚成破解世界级难题的强大合力,用精神力量浇筑出“中国速度”。
2025年4月18日,昭通隧道二号斜井工区“尖刀连”连长陶泽诗蹲守现场,确保施工安全。新华网发(中铁隧道局供图)
据介绍,自2019年12月先期开工至今,中铁隧道局建设者已在昭通隧道坚守5年时间。历经64个月的摸爬滚打,昭通隧道正洞目前已开挖12.05公里,尚有4.21公里待掘进。
当高铁穿越乌蒙山区的崇山峻岭,带来的是时空的便捷,也是梦想的通达——它见证着“基建为民”的初心,让天堑变通途的同时,更让发展成果如高铁一样快速地驶向每一个区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