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5 04/20 17:14:36
来源:新华网

德宏州东西部协作谱新篇丨沪滇教育协作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字体:

  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一场持续了七年的教育协作实践正在进行。从学前教育到义务教育,从校舍建设到理念革新,上海市青浦区与德宏州的教育协作不断突破地域限制,构建起“硬件输血+理念造血”的立体帮扶模式,为边疆教育现代化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学前教育革新 打造“带不走”的教育力量

  在遮岛镇,一座色彩斑斓的现代化幼儿园正成为沪滇教育协作的典型示范。这所由上海青浦区倾力援建的遮岛镇中心幼儿园(梁河县青浦实验幼儿园),自2022年开园以来,不仅实现了办学规模从53人到172人的增长,更探索出了一条东西部教育协作新路径。

遮岛镇中心幼儿园(梁河县青浦实验幼儿园)(资料图)。新华网发(遮岛镇中心幼儿园 供图)

  “以前乡镇幼儿园最头疼的就是功能室缺失,整个学校就只有一栋楼可以使用。”园长杨艺华回忆起建园前的状况说。2021年青浦区投入1120万元沪滇帮扶资金,为幼儿园建成了1851平方米的综合楼和智能化教学系统,多媒体设备覆盖率100%的现代化教学场景,彻底打破了边疆地区幼儿园“一支粉笔撑全天”的传统教育模式。

  走进幼儿园文化长廊,“学会分享,让幼儿拥有一个美好童年”的办园理念标语格外醒目。来自上海的“分享教育”理念,在这里完成了本土化蝶变。课程表中,上海特色的教育课程与德宏州“民族文化体验”课程各具特色,孩子们既能在新奇的游戏板块里学习知识,也能在傣族象脚鼓的韵律中翩翩起舞。

  “我们不是简单地复制上海模式,而是对教育进行‘基因重组’。”杨艺华指着走廊上展示的孩子们的作品介绍到。每周的民族特色课程,景颇族、阿昌族家长带着民族技艺走进课堂,形成独具特色的家园共育课程。

幼儿园教师带领学生及家长开展室外活动(资料图)。新华网发(遮岛镇中心幼儿园 供图)

  在园长办公室,一份《遮幼教职工手册》揭示了沪滇协作的制度“密码”。青浦团队带来的“三化”工作法,将上海精细化管理的“基因”植入了幼儿园:标准化建设细化到每个功能区的照度标准;流程化管控形成“日巡查—周研讨—月评估”闭环;长效化机制则通过30项管理制度固化经验。

  更具突破性的是双向评估机制。“管理层要接受教师打分,这种‘倒置考核’起初确实让很多老师不适应。”杨艺华坦言。但正是这种管理透明化的变革,使教师专业成长速度逐步提升。

  在师资培养方面,沪滇协作展现出战略远见。青浦区创新实施的“333”培养计划,即3年周期、3级梯队、3维提升,通过“影子教师”“云教研”等载体,已为幼儿园培养出十余名能独立设计主题课程的骨干教师。上海支教团队受聘为县教研中心兼职教研员后,带动全县10个乡镇幼儿园建立教师成长档案,形成“1个上海导师+3个本地骨干+N个青年教师”的教育辐射网络。

  这种帮扶成效正在产生裂变效应。教育帮扶不是简单移植,而是要在文化尊重中实现教育“基因”重组,在制度创新中培育内生动力。当上海的教育智慧与云南的民族文化碰撞出创新火花,边疆地区的教育现代化便有了更具生命力的解法。

  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生态的“系统升级”

  遮岛镇中心幼儿园的跨越式发展在梁河县并非孤例。据了解,七年来,青浦区累计投入3350万元援建资金,在梁河县遮岛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建成了青浦学苑、标准化运动场等设施,使该校从2017年仅有3个教学点的薄弱校,蜕变为拥有1195名学生的现代化学校。援建过程中创新的“三化工作法”——标准化建设、流程化管控、长效化机制,将上海教育基建经验转化为边疆实践模板。

  遮岛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占地87.92亩的现代化校园,见证了沪滇协作创造的“青浦速度”:2017年破土动工,2019年首批学生入驻,至2023年完成初中部综合楼、小学综合楼、男生宿舍楼等系列工程。

上海市青浦区援建教学楼(资料图)。新华网发(遮岛镇九年一贯制学校 供图)

  在遮岛镇学校的“每周一研”教研现场,青浦教师都会带领本地教师开展圆桌研讨。这种浸润式帮扶模式,形成了独特的人才培养体系:上海名师长期驻校,本土教师赴沪跟岗,多个教研共同体覆盖全县10个乡镇。

  多年来,师资培养的“化学反应”正在显现:全县建立了兼职教研员制度,上海教师跟随教研团队走遍山区学校,不断开展国培送教活动,惠及全县青年教师。

  教育协作的深层效应,在梁河教育的肌理中悄然生长。县城安置点外来务工子女入学率不断提升,义务教育阶段优质学位大幅增加。更具深远意义的是形成了“上海方案+边疆实践”的融合范式。

遮岛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开展日常教学活动(资料图)。新华网发(遮岛镇九年一贯制学校 供图)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沪滇教育协作正迈向纵深发展。随着帮扶规划的全面实施,学校数字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已提上日程。从澜沧江畔到黄浦江边,这场跨越山海的育人工程,正在为边疆教育振兴注入持久动力,让更多德宏少年拥有出彩人生。(完)(罗春明 刘奕)

【纠错】 【责任编辑:徐华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