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嘎洒街道曼勐村,匠人们正在准备制作傣家传统手工孔明灯,村民岩香罕就是其中一位匠人。12岁时,岩香罕便开始学习制作孔明灯,迄今已有44年,声名远扬。
匠人们正在制作孔明灯(摄于3月14日)。新华网发(西双版纳州委宣传部供图)
孔明灯承载着傣族人民对新年的美好祈愿,在傣历新年节(泼水节)期间,这些承载着美好祝愿的孔明灯会缓缓升空,化作人间与星空的“桥梁”。
岩香罕正在制作孔明灯(摄于3月14日)。新华网发
制作孔明灯的过程较为复杂,孔明灯以竹篾为骨,绵纸为衣,底部开口处固定浸蜡的棉芯作为燃料。匠人们需要通过糯米粉浆糊、拼纸、晾晒、削竹、做竹圈等步骤,再精细计算灯体大小与重量,确保燃烧时热气充盈,使灯平稳升空。
制作孔明灯(摄于3月14日)。新华网发(西双版纳州委宣传部供图)
如今,西双版纳的傣族村寨仍保留着放孔明灯的习俗,这既是对传统文化的延续,也是傣族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浪漫表达。(完)(刘馨蔚 丁凝 和新兰)
【纠错】
【责任编辑:范芳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