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六顺镇象群过境。3月17日,村民的玉米地被破坏,第二天上午,定损员完成定损,下午,村民、保险公司代表、林草部门、司法部门各方相关人员在当地人象冲突矛盾纠纷调解室对赔偿事宜达成一致。
普洱市是野生亚洲象在我国主要的栖息地之一,区域内常年活动着全国一半左右的亚洲象,最多时可达10个象群200余头象。近年来,思茅区成立人象冲突矛盾纠纷调解室调处人象矛盾纠纷,推动“一站式”多元纠纷化解机制,通过建章立制,强化监测治管,持续降低“象损”损失,形成人象友好共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新格局。
持续预警 保持人象安全距离
临近傍晚,亚洲象监测员金辉在六顺镇官房村领岗村民小组附近的半山腰上将无人机放飞,几分钟后,金辉手中监视器的画面里,出现数头大象在密林中行走的画面。
金辉正在监看大象行踪(3月17日摄)。新华网 杨桢宇 摄
“一般下午的时候它们都在玩耍。”金辉说,天黑以后,大象会从密林中出来觅食,可能会发生破坏农田、设施等情况。据了解,六顺镇常年生活着4个种群约59头亚洲象,全镇8个行政村中6个行政村为亚洲象活动频繁的涉象村。
目前,普洱市目前共有亚洲象监测员100余人,他们会在村民每天出门干农活之前找到象群,将象群图片和坐标信息在亚洲象监测预警APP进行共享,同时点对点发送到相关部门。最终,预警信息会通过集镇全覆盖的四级微信群、34套亚洲象预警信息广播告知到周边群众。
金辉介绍,目前正在六顺镇活动的象群被命名为“断尾家族”,是个由38头象组成的“大家庭”。3月17日夜里,这个家族光顾了一处玉米地,饱餐一顿的同时还弄坏了几处农用设施。
工作人员正在设置提醒标识(3月17日摄)。新华网 杨桢宇 摄
高效解纷 司法助力人象和谐
3月18日,在思茅区六顺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人象冲突矛盾纠纷调解室,当地保险公司以每亩300公斤、每公斤3.2元的价格,与受损村民达成了协议。随后,当地法院工作人员对该协议作了司法确认,以提高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确保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思茅区司法局六顺司法所所长黄波介绍,2021年,六顺镇在镇党委、政府领导下成立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领导小组,下设人象冲突调解工作室,由分管林业的副镇长任组长,镇综治中心、司法所、林业服务中心负责人任副组长。同时,六顺镇建有人象冲突矛盾纠纷排查网格1个,以村为单位划分6个片区,配备30个网格员实行网格化管理,每半月对网格内人象冲突矛盾纠纷进行排查及集中化解。对涉及保险公司定损、赔付等问题,由9名定损员对事故现场进行定损,再由人象冲突调解工作室工作人员、定损员配合“象损”当事人与保险公司进行“象损”赔付协调,签订调解协议,并做好涉象当事人的赔偿工作。成立以来,工作室积极协调政法、林草、保险公司等部门,截至目前为受灾村民争取到“象损”赔付资金1755.99万元,惠及6372户农户。
各方在人象冲突矛盾纠纷调解室沟通赔付事宜(3月17日摄)。新华网 杨桢宇 摄
此外,六顺镇依托思茅区人民法院思茅港人民法庭,挂牌成立“人象和谐法律服务站”,既为群众提供一站式的涉象法律服务,又为涉象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提供法律保障。基于服务站,法院围绕生态保护与民生问题,在政府部门、保险公司和农户三方之间搭建起“一站式”法律服务工作平台,形成源头预防、非诉在前、多元化解、繁简分流的分层递进解纷路径,依法高效化解矛盾纠纷,为人象矛盾纠纷化解提供法律服务绿色通道。
2021年以来,六顺镇先后发布涉象预警信息2116.8万余条次,亚洲象进村觅食造成“象损”大大减少,未出现“象伤人”情况。(完)(杨桢宇 范芳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