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以来,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县的多个社区里,以普法强基相关内容为主题的花灯节目接连上演。从反诈宣传到禁毒科普,从拒绝高额彩礼到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宣传以独特的唱调回荡在各个社区内,吸引着居民驻足围观。
据介绍,这支在姚安县各社区及乡村持续开展普法表演的演出队,成员主要来自姚安县农民戏剧家协会。2022年以来,姚安县启动“三个一”普法活动,即“一个部门挂钩帮扶联系一支文艺队,创作一个部门法律剧目,落实一场基层普法演出任务”的法治文艺进乡村(社区)活动。此后,姚安县农民戏剧家协会依托“三个一”模式,担负起普法宣传剧目的创作、演出任务,让普法之花开满姚安村村寨寨,切实增强普法工作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姚安县农民戏剧家协会主席赵章才介绍,协会近年来先后创作普法宣传剧目164个,出版普法专辑4期,表演形式包括花灯歌舞、“小邑拉花”、坝子腔、莲花落、“梅葛”芦笙舞、彝族歌舞以及数来宝、锣鼓词、三句半等,内容包括法律法规、警示案例等。
演出队精心排练这些花灯节目,深入全县各乡镇村宣传演出,覆盖了77个村(居)委会,受益群众达15万人次。“我们把宣讲地点搬到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变抽象为具体,生动活泼,听得懂、记得住,深受群众欢迎。”赵章才说。
近年来,楚雄州以实施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和深化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为抓手,着力在增强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上下功夫,不仅将法治内容融入到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花灯、左脚舞等文艺演出中,增强法治宣传的吸引力、感染力和渗透力,还把法治文化嵌入火把节、赛装节、“三月会”等民族传统节日,实现法治宣传效应最大化。
在楚雄州武定县发窝乡2025年桃花节,小品《有事就找民法典》和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彝族民歌(彝族酒歌)代表性传承人余学光改编的《学法守法记心间》让村民在欣赏艺术的同时,理解领会法律条文内容;在楚雄州楚雄市东华镇举办的楚雄·子午2025第三届油菜花海艺术节暨首届骠川花灯节文艺交流展演活动中,楚雄市老年大学鹿城街道学桥街文艺队用“文化搭台、法治唱戏”的方式,开展普法宣传。
据统计,自2021年“八五”普法开展以来,楚雄州400余支文艺队伍加大法治文艺作品创编力度,以特有曲艺形式开展巡回演出4000余场,受众达277万余人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