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滇西南的青山绿水间,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用国有企业的坚守与创新奏响乡村振兴乐章。
技术加持 绿叶生金
“没有技术指导,我家楼房建不起来。”贺派乡烟农周国民望着自家20亩烟田感慨。十年前,他因缺乏烟叶种植技术,亩产不足100斤,如今通过参加职业烟农培训提升种烟技术,年收入超10万元。近年来,耿马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紧扣“烟区稳、烟田优、烟叶强、烟农富”目标,以助农增收为抓手,将“好烟是种出来的”理念贯穿始终;选拔产业带头人,以种植主体职业化培训等形式培养优秀人才,进一步稳定种植“能手”、发展种植“好手”、挖掘种植“新手”,提升种植主体专业技术水平。
耿马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捐赠的芒洪乡梁子寨村篮球场(资料图)。黄泽宁 摄
同时,积极推广膜下小苗移栽,在大田栽后管理、专业化烘烤、烟叶下竿初分等环节培训力度上下功夫,切实解决烟农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为烟叶稳产增收提供技术保障,不断提高烟叶生产标准化技术到位率,切实把“绿叶”变成“金叶”,铺就致富路。
2025年,耿马县种植烤烟2.2万亩,预计可实现产值1亿元以上,户均收入5万元以上,有效带动当地百姓实现增收致富。
产业融合 “银链”兴村
“截至2024年,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四排山乡班康村的烤烟种植面积已达3300亩,烤烟经济收入达到了1575.3万元。”该村村支书董有和说。面对烤烟种植中的重重挑战,耿马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积极争取项目与资金支持,累计投入760.76万元,建设沟渠3.77千米、管网18.10千米、水池14个及机耕路4.67千米,破解了班康村缺水难题。
村民孙正伟利用水利条件发展养殖,28头肉牛带来年收入15万元。有了水源的保障,耿马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在班康村创新推出“烤烟+荞麦”的种植模式,带动村集体年增收4万元。
薪火相传 责任担当
耿马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定期在责任区域开展“绿美耿马”城市志愿服务活动;每年坚持对外捐赠用于乡村振兴、社会公共设施建设;创新“1+N”模式结对帮扶“一老一小”,以“责任烟草”为笔,以“为民情怀”为墨,绘就了一幅社会责任实践长卷。
耿马县烤烟专业化机耕服务队作业现场(2月7日摄)。者开明 摄
初心如磐 面向未来
从纸质台账到“香叶智农”数字化管理,从人工犁地耙地到专业化机耕服务,从人工烟叶分级到智能终端,服务方式在变,但烟田里躬身指导的身影始终未减,“金叶传温情”的接力棒从未掉落。耿马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负责人张成表示:“我们要让每片烟叶都饱含温度,让乡村振兴答卷写满幸福。”面向未来,耿马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将继续脚踏实地,在乡村振兴的壮阔画卷上写下更加温暖的篇章。(完)(张瑞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