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服务工作站入驻企业园区,司法行政工作人员入企开展“法律体检”,多部门联动为企业排忧解难……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司法力量助力优化营商环境,保障企业、劳动者合法权益,以多种方式为经济发展护航。
服务入企 司法护航
日前,位于楚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云南马大泡食品有限公司遭遇了一场侵权事件,有商家冒用其品牌形象在电商平台“直播带货”。“这对我们品牌形象损害极大,很难确定对方产品是否属于‘三无产品’。”该公司负责人李雁鸿表示,通过楚雄市产业园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公司在第一时间保全了证据,并最终在服务站的协调下与对方达成和解。
李雁鸿介绍,公司第一次面对此类事件,缺少处理经验,楚雄市产业园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不仅有专业法律人士及时提供处理意见,还设有公证窗口,可以迅速固定对方侵权的事实证据。“工作站还联系到了侵权方,让双方有机会沟通和解事宜。”李雁鸿说。
楚雄市司法局副局长李玉蓉介绍,楚雄市产业园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整合律师、公证、人民调解等资源,每周有律师值班,提供“法治体检”“合规培训”等定制服务。2024年,楚雄市高新区工业园区企业通过“线上预审+线下确认”模式办理公证521件,24小时出证率达100%。
园区企业负责人与驻场律师交流(3月12日摄)。新华网 杨桢宇 摄
科技赋能 快捷高效
走进楚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园区管理服务中心,一台“云岭法务通”智能法律服务机器人引人注目。工作人员毕金林现场演示并介绍:“群众只需语音提问,机器人即可智能生成法律意见书,还能视频连线律师。”2024年,楚雄市投入45.8万元配置179台智能终端,覆盖市、乡、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累计解答咨询1188人次,出具法律意见书462份。
市民正在使用“云岭法务通”智能法律服务机器人(3月12日摄)。新华网 杨桢宇 摄
“以前找律师得跑几十公里,现在村里法律服务机器人和手机都能用。”鹿城镇村民张先生通过“云南掌上12348”微信公众号,10分钟内获得工伤赔偿指引,成功维权。楚雄市司法局数据显示,2024年“云岭法务通”线上平台访问量达4250次,群众足不出户即可享受法律咨询、文书代写等7大类服务。
据统计,2024年,楚雄市法律援助惠及群众21354人次,农民工讨薪、残疾人维权等案件受援率达100%。
目前,通过整合线上线下多平台服务,楚雄市司法局法律服务实现“12348热线、网络平台、智能终端、实体窗口”智能互联,一网通办。李玉蓉介绍,楚雄市2024年开展“法治体检”180场次,排查风险点56个,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超500万元。同时,楚雄市司法局与法院、检察院共建“诉调对接”“检调对接”机制,2024年开展诉前调解+司法确认案件423件,涉案金额1.02亿元,市人民检察院委派调解15件、调解成功13件。
双向服务 助基层治理
在楚雄州姚安县,鲜花产业蓬勃发展,兴起一批本土花企,带动当地群众增收。2024年,姚安县鲜花产业就近就地带动就业7500余人,累计实现务工创收突破2.3亿元。
为保障企业健康发展,促进产业腾飞,当地司法局在企业设立“法律明白人”服务站,不仅设置了“云岭法务通”智能法律服务机器人方便企业及员工咨询法律服务,同时培养“法律明白人”为企业及企业员工提供面对面法律咨询。
在位于姚安县栋川镇杨家村一组的云南花当家园艺有限公司,该公司办公室主任伍雪通过培训成为了“法律明白人”。“姚安县司法局到我司设立法律服务站,不仅为员工提供了休息、学习的场所,也培养了员工法律意识,让我们懂法、用法。”伍雪说,当地司法所工作人员会定期走进企业开展普法活动,解答法律问题。
云南花当家园艺有限公司生产车间(3月13日摄)。新华网 杨桢宇 摄
“企业最常遇到土地问题,员工经常咨询家庭矛盾。”栋川镇司法所所长梁志昌介绍,司法所一方面服务企业,通过法律援助让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少走弯路,另一方面也服务当地群众,通过为企业员工解决法律问题、调解家庭矛盾,保障群众合法权益,反向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据了解,目前楚雄州正建立形成村(组)干部、调解员、网格员、法律明白人、驻村辅警、村(社区)法律顾问和退休闲居在家的老干部为基础的群众身边“永不走的普法工作队”,让公共法律服务更智能、更普惠、更温暖,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