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云南省市场监管局”)坚持“标准先行、质量筑基”,以全产业链标准化体系建设推动咖啡从“田间原料”向“国际品牌”蝶变,不断书写标准化赋能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云南省市场监管局通过标准引领,构建云南咖啡“话语权”,聚焦咖啡全产业链短板,在云南咖啡主产区普洱市、保山市建设“国家市场监管技术创新中心(咖啡质量基础与产业服务)”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重点实验室(咖啡品质与安全)”,构建覆盖种植、加工、检测、溯源的“四位一体”标准体系,为云南咖啡参与全球竞争筑牢根基。
同时,云南省市场监管局填补标准空白,主导制定《地理标志产品 普洱咖啡》《地理标志产品质量要求 保山小粒咖啡》等23项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及团体标准,细分咖啡品种、加工工艺、风味特征等关键指标,实现“云南产”到“云南标”的跨越。
云南省市场监管局通过标准赋能,激活全产业链“新动能”,将标准深度嵌入咖啡产业各环节,以标准化推动规模化、精品化、品牌化转型。在种植端,云南省市场监管局发布《小粒种咖啡 第3部分:种植管理》,明确种植园环境条件、咖啡园规划、咖啡园开垦、定植、土肥水管理、修枝、咖啡园更新、主要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要求,推广咖啡标准化种植;在加工端,制定《小粒种咖啡 第4部分:生豆初加工》,规定了小粒种咖啡初加工条件、果实采收、鲜果加工、暂存、污水处理、脱壳分选等内容;在品牌端,实施“云南咖啡”区域公共品牌认证制度,对符合标准的企业授权使用统一标识,推动“保山小粒咖啡”“普洱咖啡”等5个地理标志产品走向高端市场。
此外,云南省市场监管局通过标准协同,打造产业升级“新引擎”,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标准化共建机制,凝聚产业发展合力,加大科技标准联动,依托“国家市场监管技术创新中心(咖啡质量基础与产业服务)”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重点实验室(咖啡品质与安全)”,指导云南省标准化研究院等机构攻关“从0到1”的标准技术,制定技术标准21项,惠及全省90%以上咖啡产区。
下一步,云南省市场监管局将围绕“3815”战略发展目标,秉持“以标准提升品质、以标准塑造品牌、以标准拓展市场”的工作理念,积极实施“标准化+”战略,让每一粒咖啡豆都闪耀“标准”的光芒,为云南咖啡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新动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