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医以来,九三学社云南省委会卫生健康委副主任、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医学遗传科原主任朱宝生一直坚持做一件事,通过基因检测技术服务,帮助无数家庭避免了生育遗传病患儿。
潜心医学 服务百姓
朱宝生研究生毕业,便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从事遗传病检测和遗传咨询服务工作,始终活跃在云南省预防出生缺陷的第一线。
“在医学界,过去使用的血液学技术筛查地中海贫血携带者,存在23%的携带者无法筛查的问题。”朱宝生说,“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与合作单位研究开发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这种‘围网式’的精准检测,把地中海贫血基因的检出率提高到了极致。”
2017年,朱宝生团队在国际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地中海贫血携带者》。后来,朱宝生团队将“高通量测序技术”命名为“两步法”精准防控地中海贫血的技术方案。“借助该技术,我们实现了重型地中海贫血零出生的防控,同时也证明了该技术方案的先进性和准确性。”朱宝生说。
在学术研究方面,朱宝生发表论文200余篇,取得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7项,主持和参与起草的技术标准和诊疗指南31部……多次受邀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推广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帮助其他国家实现地中海贫血和其他出生缺陷防控目标。
学无止境 行在当下
大学时期,在导师的影响下,朱宝生便对九三学社充满了向往。1996年,朱宝生正式加入九三学社,并在组织的大力培养下,获得了更多的学习机会,也为科研和临床服务提供了更好的条件。1997年,朱宝生入选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有了在医学科研领域践行自己初心与使命更广阔的平台。
作为一名九三学社社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朱宝生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终身学习是医生的职业需要,我们必须活到老学到老。”朱宝生说。
在朱宝生的办公室里,有一个大书柜,里面放满了各类专业书籍。“作为一名医生,需要每天都学点新东西。”朱宝生介绍,一直到现在,他还坚持着每天睡前通过网络、专业书刊等渠道学习的习惯。学习可以让他在遇上某种特殊病例时,能找到相应的诊治线索,借鉴别人的经验。
坚守岗位 用心育才
朱宝生坦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们要培养更多优秀的学生,培养更多的专家来参与临床服务和科学研究。”
为让服务惠及更多百姓,朱宝生先后创建“云南省遗传与生殖健康研究创新团队”“云南省出生缺陷防控博士研究生导师团队”“云南省医学遗传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团队”,与医院相关科室共同创建了“国家卫生健康委西部优生与出生缺陷防控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出生缺陷与罕见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支撑云南省出生缺陷防治的科技需求。此外,朱宝生举办100多个培训班,培训云南省内外1万余名医务人员,并开创线上学习课程,帮助培养更多人才;培养320多名进修医师、博士、硕士研究生和住院医师规培学员,为全国多地输送优秀人才。
“只要党和人民需要,学校需要,医院需要,我会一如既往地工作和奋斗,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朱宝生表示。(完)(刘东 李晶晶 陈思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