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4 09/30 14:12:44
来源:新华网

云南普洱:搭建“体验平台”解锁非遗传承新方式

字体:

  一条古道,连接起古今时光;一个火塘,串联起邻里和谐;一盏清茶,蕴育着文化发展的脉络。走茶马古道,“寻”马帮足迹;登悠悠景迈,享非遗盛宴……云南普洱,这座“茶源之城”有着太多关于茶与非遗的故事。

南康正在向来访客人讲述景迈山“烤茶”里的故事(9月26日摄)。新华网 刘起 摄

  文化故事代代相传

  听闻有远客来访,景迈山传统手工制茶技艺传承人南康早早地采好了一沓无花果树叶,沿着火塘边缘一一铺开,为来访的客人垫上“生态杯垫”。生火、烧水、烤茶……经南康独特手法冲泡而出的“烤茶”味道清香、滋味悠长。

  漫长的生产生活实践让景迈山各族群众创造了包括种茶制茶、食茶用茶、品茶咏茶等在内的一系列茶俗文化。小到邻里纠纷,大到婚丧嫁娶、商讨要事,在景迈山,很多事情都在喝茶中解决。

  为了传承茶文化和制茶技艺,南康带领子女和当地茶农建设有机茶园,对茶叶进行标准化生产加工,把布朗族土锅炒青、布朗族葫芦烤茶和酸茶制作等技艺教授给加入合作社的农户,有效促进了当地茶产业发展。在他看来,这是文化传承的需要,也是作为景迈山人的神圣使命。

布朗族传统手工制茶技艺体验坊吸引游客驻足体验(9月26日摄)。新华网 刘起 摄

  “你们的茶林在哪里?”外地游客来此,常常会问这样一个问题。

  “有花的地方有蜜蜂,有虫的地方有鸟,有茶的地方有人。景迈山人勤劳质朴的民风和世代相传的保护智慧,共同构筑了‘茶在林中、村在茶中、人茶共生’的古茶林文化景观和智慧型山地人居环境,我们世世代代与茶林共生,景迈山上处处有茶林。”南康常常这样回答。

  在景迈山,每一代家长都会给孩子讲述布朗族先祖帕哎冷留下遗训的故事,教导孩子们要怀揣对自然、对茶树的敬畏之心,细心呵护这份自然的馈赠。

景迈山古茶林一景(9月26日摄)。新华网 刘起 摄

  如今,景迈山的故事正持续向世界讲述。

  2023年9月17日,中国“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项目在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通过审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7项世界遗产。申遗成功吸引了更多的外来游客,也让当地茶农向外界“敞开了心扉”。

  在景迈山,你常常可以看见身着布朗族、傣族等民族服饰的当地群众热情地邀请外地游客品茶畅聊,向他们讲述景迈山的传奇,讲述茶文化与民族团结的故事。

  非遗传承创新发展

  申遗成功也为景迈山的各族群众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2023年底,南康的侄孙女而川,从北京回到景迈山,在家乡开起了茶馆、咖啡馆,并创新利用云南特色水果做特调,为景迈山的茶香增添了别样风味。

  “文化要传承,也要创新发展。”南康说。

位于那柯里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洱茶·贡茶”制作技艺体验中心(9月25日摄)。新华网 刘起 摄

  无独有偶,在茶马古道古驿站——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同心镇那柯里茶马驿站景区,一个关于茶与文化传承创新的故事正在上演。

  借助那柯里发展乡村旅游的机遇,作为普洱茶·贡茶制作技艺传承人的高仕兴,在那柯里家中创办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洱茶·贡茶”制作技艺体验中心,世界各地的游客来到这里,都能亲身体验茶从制作到冲泡的全过程,深刻感受普洱茶文化的独特魅力。

那柯里一景(9月25日摄)。新华网 刘起 摄

  来自陕西的游客姚珂珂和朋友一道体验了“普洱茶·贡茶”制作技艺。“新奇、有趣、好玩。”姚珂珂说,体验中心可以让更多的人,在品茶之外感受到浓浓的普洱茶文化,也能让来自天南地北的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创新有更多的思考。(完)(罗春明 刘起)

【纠错】 【责任编辑:柴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