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4 08/17 14:29:12
来源:新华网

云南省生态环境系统系列访谈丨普洱市生态环境局:全力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创建 全域推进城乡绿美行动

字体:

  问:作为北回归线上最大的生态绿洲,普洱市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方面具有哪些独特优势?您如何看待这些优势在普洱市发展中的作用?

  普洱是“七彩云南”多样性、丰富性的缩影,是全国首个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是全球北回归线上最大的生态绿洲。在4.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18个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达68.23%,每立方厘米空气中负氧离子高达1万个以上,高于世界卫生组织“清新空气”标准12倍多,全国近三分之一的物种在这里繁衍生息,全球三分之一以上的西黑冠长臂猿、全国一半以上的亚洲象在普洱安家,印度野牛、圆鼻巨蜥等珍稀物种重现普洱,这里生长着5600种高等植物,1496种动物,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排名全省第一,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构筑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的核心区域,享有“绿海明珠”“天然氧吧”“林中之城”“世界的天堂、天堂的世界”等美誉,被称为“望向宇宙的绿色眼睛”。所有这些,构成了普洱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中最具特色的原生优势和后发优势。一是将有助于加快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推动一二三产高水平融合发展,以发挥资源优势为基础,一体推进“三大经济”。普洱将大力加快种植养殖方式绿色转型,推进绿色有机认证,加快“风光水储”一体化基地建设,通过存量水电+新建光伏+新建风电,构建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基地;全力推动要素、企业、产业向园区聚集,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把园区打造成绿色发展的主战场。二是将有助于大力发展现代林业。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盘活国有经营资产,搞活基层林业经营机制,放活林地经营权。发展壮大林下经济,建立金融服务林业高质量发展机制,推动林业碳汇金融产品创新,实现林业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双赢。三是将有助于加快建设旅游城市。围绕打响“世界的普洱·中国的茶”文化品牌,做好茶马古道这篇大文章和景迈山申遗后半篇文章,加快打造集茶艺、茶道、茶修、茶研学为一体的城市茶空间,发展茶文旅融合的茶庄园、茶民宿、茶康养等高端业态,让旅游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得益彰。

  问:普洱市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方面取得了哪些标志性成果?这些成果对普洱市乃至整个区域的生态环境有何积极影响?

  近年来,普洱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方面取得了很多标志性成果,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成果一,普洱的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全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连续7年评定为优,生态质量指数(EQI)达到一类标准。2023年,全市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补助达7.5亿元,连续3年增长。全市34个国控、省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为97.1%,无劣V类水体,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0%达标。成果二,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一是构建了绿色发展国土空间格局。完成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划定“三区三线”。坚持保护和发展平衡双赢,将24.89%的国土面积纳入生态保护红线,将6.31%的国土面积纳入永久基本农田,实施最严格的保护。二是健全完善了林长制管理体系。在全省率先制定印发《林长制工作“三张清单”制度》,建立市、县(区)两级林长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清单。森林资源质量稳步提升,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量由2020年的每公顷101立方米增至每公顷105立方米。2023年完成造林绿化任务和落地上图34.09万亩,人工造林和完成落地上图面积全省第一。三是推动河(湖)长制落细落实。印发《普洱市加强河流管理保护工作的实施方案》《普洱市开展“保护母亲河 全民在行动”常态化集中清河行动工作方案》等文件,在全省率先建立“河(湖)长+水文监测”协作机制、巡河问题清单制,践行“党建+河(湖)长制”机制,压实“河(湖)长+检察长”“河(湖)长+警长”等协作机制。四是探索建立了绿色经济考评体系。建立绿色经济考评与GEP自动化核算平台,将绿色经济发展纳入全市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五是强化了生态环境保护的督查考评。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年度综合考评,积极构建“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的格局,推动全市各级各部门各尽其能共同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果三,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明显。一是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取得新突破。制定《普洱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三年行动计划》,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成功。景东县、澜沧县景迈山创建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宁洱县入选国家林业碳汇试点县。5个县(区)创建为中国天然氧吧。二是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不断提升。全面推动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建成18个自然保护区、22个自然保护地。亚洲象国家公园建设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建设“大象食堂”7000亩,建成野生亚洲象救助中心,修订《普洱市野生亚洲象肇事应急预案》。加大极小种群繁育及迁地保护,开展西黑冠长臂猿、印度野牛等珍稀濒危物种保护工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坚实保障。三是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显著。以景迈山申遗为引爆点,以亚洲象和哀牢山—无量山国家公园创建为契机,着力布“点”,精心串“链”,促进茶旅、咖旅、文旅深度融合,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建成7个4A级旅游景区、13个半山酒店。2023年全市接待游客500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86亿元,分别增长16.7%、30%。这些成果对普洱市乃至整个区域的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推动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迈上新台阶。三线一单、林长制、河(湖)长制、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工作机制的建立,为推进区域和规划环评落地、完善国土空间环境治理体系,实施双碳战略,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搭建了实施平台。二是生态环保深入人心。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绿色消费、共享经济将快速发展。三是绿色发展成大势所趋。推动全市各级干部进一步增强全局观念,树立系统思维,站在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高度整体谋划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问:下一步普洱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主要工作思路和将采取的具体举措有哪些?

  去年9月,王宁书记在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要求我们坚持“保护为先、治污为重、扩绿为基、转型为要、发展为本”的总体思路。我们将认真学习好、领会好、落实好。下一步,普洱市生态环境系统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为抓手,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攻坚战,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具体举措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坚决抓好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各类督查检查等反馈问题整改。集中力量、聚焦重点、系统谋划,全力推动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第二,全力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一是深入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三年行动,加强“两山”转化探索实践,让老百姓在保护绿水青山的过程中获得实惠。二是加快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着力解决生态产品“难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问题。三是扩大宁洱“双碳振兴生态圈”试点,积极参与国际国内碳排放权交易。四是全力推进“无废城市”建设,促进固体废物综合治理与城市建设管理有机融合。第三,坚决筑牢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一是建立完善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加快推进哀牢山—无量山国家公园和亚洲象国家公园建设,构建“两屏两廊多点”生态安全格局。二是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加强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强化天然林保护和五湖国家湿地公园等湿地保护,积极推进重点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推进绿色矿山建设。三是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生物遗传资源保护与管理,加快推进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和基因库建设,加大茶叶、咖啡、药材等高原特色产业品种选育繁育。四是全域推进城乡绿美行动。抓好绿美社区、绿美街区街道和城市公园、林荫路、城市绿道、健康步道等建设,让老百姓充分享受绿的空间、美的环境。第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一是打好蓝天保卫战。强化裸土扬尘污染和露天农作物秸秆焚烧治理,实施重点行业氮氧化物深度治理,全面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治理,下大力气解决噪声、油烟、恶臭等群众急难愁盼的环境污染问题。二是打好碧水保卫战。深化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水统筹”,健全“一断面一方案一专班”工作机制,强化水主要污染物重点工程减排,持续巩固思茅河脱劣成效。三是打好净土保卫战。建立污染隐患排查和自行监测制度,加强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与修复活动监管,提升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和重金属污染物管理水平。四是探索建立绿色经济考评体系,建立绿色经济考评与GEP(生态产品总值)自动化核算平台,将绿色经济发展纳入全市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完)

【纠错】 【责任编辑:刘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