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昆明7月26日电(记者严勇、王帆)61岁的北京人何女士背着有她半身高的背包,肩上挎着一台大相机,正徒步穿过一片湿地,前往拍摄鸟类的最佳点位。
何女士每年都会跟丈夫远赴云南旅居生活几个月。出于对拍鸟的热爱,她多数时间闲不住,穿越云南的山山水水,为了拍到好的画面,往往一蹲就是个把星期。
游客在云南省昆明滇池海埂大坝投喂红嘴鸥。新华社发(刘元嵩摄)
何女士和她的丈夫正是被云南舒适的气候和慢节奏生活所吸引,2021年在边境城市腾冲买了一个院子,此后每年在这里住上几个月。她说:“这里物价不高,泡温泉的地方也多,一个月可以不重样。”
在中国,像何女士这样为了追求宜人天气或舒适住所,选择跨城、跨省旅居的人群,被称为“养老候鸟”。他们在“季节性迁徙”中活出健康、活出乐趣,同时也为旅行目的地经济注入新动能。
云南省老龄健康产业发展协会会长王建新认为,随着大批“60后”步入退休年龄,这些“新老人”拥有更强烈的出游意愿、更高质量的休闲需求。
7月初,64岁的王庆春和老伴从近40摄氏度高温的湖南长沙出发,乘坐高铁抵达平均气温仅有20多摄氏度的云南曲靖避暑。“我们这次准备待两个多月。来到这里感觉一下子就凉快了很多,这里啥都有,就是没有空调。”
云南省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金鸡峰丛油菜花海日出美景(2月19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曲靖地处云南东部,夏季平均气温19.7摄氏度,是有名的避暑胜地。曲靖市文化和旅游局介绍,2023年夏天,曲靖累计接待避暑游客200万人次,单日接待量最高达2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36.27亿元。
王庆春和丈夫入住在曲靖市老年公寓。公寓里电影房、健身房、艾灸按摩椅等一应俱全。王庆春喜欢弹钢琴,老伴喜欢跳舞、打乒乓球,他们的兴趣爱好在这里都能得到满足。
“湖南四季分明,夏天热,冬天冷。”王庆春2015年退休,这一年起,老两口开始了定期异地旅居养老的生活,一到夏天就往气候凉快的地方跑,到了冬天就选择相对暖和的城市。这是他们第二年夏天来曲靖,看重的就是这里凉快舒适的气候,加上各种文化娱乐设施齐备,能满足老年群体多样性需求。
曲靖市老年公寓工作人员杨晓红介绍,在完成软硬件整体改造提升后,公寓于2023年起接待外地避暑客人,以湖南、四川、重庆等地居多,既有“组团式”,也有“夫妻档”,通常在6月底、7月初入住,9月或10月中旬返回原籍地。目前100个房间已经预订完,陆续迎来避暑客人入住。
这个夏天,位于曲靖市马龙区通泉街道杨官田社区的土瓜冲村,陆续迎来了各地的旅居老人。两个多月前,来自重庆的六旬老人陈建明开着车,带上老伴和宠物狗“可乐”,到这里转了一圈后留了下来,开启了新一阶段的旅居生活。
“孙孙不用我们管,我和老伴有退休金,想到处走走看看,过过属于我们自己的生活。”他说。
数千公里外,在中国东北的吉林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休闲康养资源使其成为众多游客夏日觅清凉的好去处,也由此吸引了许多“银发族”来此放松身心、纵享清爽慢生活。
打卡长白山天池、瀑布,体验特色民宿,打太极拳,来自甘肃兰州的果女士在长白山旅居康养已有十多天。
2024年6月5日,游客在长白山北景区瀑布前合影留念。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不断增加的旅居康养老年群体也带动了当地酒店民宿产业的发展。长白山松果焕能酒店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双成说,今年夏天他们陆续接待了来自福建、广东、上海等地的老年人。酒店所在的二道白河小镇,民宿数量近两年年均增长超200%。
中国今年初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分析人士认为,这是中国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关键部署。
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农办主任韩文秀近日表示,中国将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
数据显示,到2023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97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1.1%。据相关测算,目前中国银发经济规模在7万亿元左右,到2035年有望达到30万亿元左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