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建设中的马鹿塘特大桥北岸7号主墩,总高度254米(5月28日摄)。新华网 刘起 摄
“桥隧相接、沟壑纵横”是天麻高速工程建设情况和沿线地理特点的真实写照,从中越边境天保口岸至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县现有公路里程约40千米,而天麻高速全程约有53千米,距离变长的背后既有工程建设的技术要求,也有基于保护生态环境的统筹规划。
马鹿塘特大桥施工现场(5月28日摄)。新华网 刘起 摄
“天麻高速项目沿线途经云南省麻栗坡老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和下兴箐州级自然保护区、国家公益林等环境敏感区域,沿线植被丰富,施工与环境保护、水土保持间的矛盾突出。”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云南G5615天猴高速公路天麻段工程总承包项目经理部党支部书记刘高介绍,天麻高速项目从规划设计之初就避让了生态红线、耕地红线,公路全线多数隧道采用“零开挖”进洞,通过不破坏山体表面,保留隧道洞门原地貌实现“绿色工程”,并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专注生态保护,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施工人员正在施工(5月28日摄)。新华网 刘起 摄
在施工过程中,项目部还通过成立环境保护、水土保持领导小组,制定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管理办法和分级管控包保责任清单,落实项目的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管控。同时,项目部通过开展相关交流学习、培训,制定年度工作计划,班前喊话增加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施工内容,设置有关标识标牌、宣传标语,组织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内部观摩学习等方式进一步增强参建人员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意识,推进项目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工作有效治理。
施工人员正在施工(5月28日摄)。新华网 刘起 摄
天麻高速项目桥隧比为80.4%,具有线路长、规模大、地质复杂,施工条件差、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生态环境要求高等特点。为提高施工安全性和效率,天麻高速项目部以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打造安全高效的施工环境,通过安装UWB定位设备,实现对工人和车辆的实时监控和跟踪,确保其安全和准确性;依托山岭隧道全工序机械化施工工艺,对设备及人员定位数据进行自动采集,对安全风险进行自动识别,多举措实现安全高效智能的隧道施工管理。
工作人员正在施工作业(5月29日摄)。新华网 刘起 摄
据了解,天麻高速是国家高速公路网在云南省境内东西横线的联络线之一,是云南省中长期高速公路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天麻高速建成通车后,从天保口岸到麻栗坡县城所需时间将由现在的50分钟缩短至30分钟。截至5月25日,项目路基土石方工程已完成69%;桥梁桩基已完成1705根,占比84%,下构已完成28%,隧道洞身开挖完成34559米,占比58%,其中,6条隧道单幅贯通,1条隧道双幅贯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