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4 05/27 14:26:13
来源:勐腊发布

云南勐腊:职业“追象人” 用生命守护生命

字体:

他们说这个工作很枯燥

大象出没的时间

就是他们的上班时间

白天跟、晚上追,雨天盯人,晴天盯象

因为很难保证

野象群在何时会来到到村庄附近

他们只能全天候24小时“追象”

用生命守护生命

我们讲一个特殊群体的故事

他们也被称为保护者的保护者

4月末

41头野生亚洲象出现在

勐腊县尚勇保护区附近区域

5月初

42头野生亚洲象

又出现在勐腊县勐伴镇

象群白天在山林间

或者是村民玉米地里觅食

吃饱了就组团到河里泡澡、玩耍

十分呆萌有趣

亚洲象监测员也拍摄下了这些珍贵影像

  野生亚洲象平时都是分散成小群或独头各自生活,很少会大规模地聚集在一起,此次能在开阔地带观察连续在不同的区域拍摄到两个40头以上亚洲象聚在一起的画面,非常罕见。

据林业部门反映

勐伴镇出现的象群

是勐腊县区域内监测到的

野生亚洲象数量最多的一次

  下午七点左右,勐伴镇生态环境保护中心27岁的李胜前和33岁李杰带上电筒、准备好无人机电池,准备妥当后再次前往42头象群连续几天都会出现的青棕村小组,按照野生亚洲象的生活习性,这个时间段它们将下山觅食,毕竟青棕村小组附近不仅有小河,还有大片的玉米地和泥塘是它们的最爱。

到达目的地后

出人意料的是

那些庞大的熟悉的身影没有出现

这也让两人顿时紧张了起来

两人向路过的群众询问,但是并没得到答案

打听无果后

两人随即拿起手电筒在附近寻找了起来

但是一无所获

随着无人机升空打开热成像

绕遍附近山林依然找不到大象的身影

27岁的李胜前已经“追象”四年

他说:

“大象的脚肉垫很厚,

走路是没有声音的

像这种橡胶林,

如果他在橡胶林他就会咔嚓咔嚓响,

我们电筒照到的话。”

天色已黑

随即两人就驱车在附近找了起来

突然,附近村寨附近的

山林中有象鸣嘶吼

伴随着有人的吼叫声

紧急时刻

李胜前叫李杰驱车前往现场

试图劝阻村民不要惊扰象群

而他自己则留在原地

操控无人机进行实时监测

  在李杰的耐心劝解下,村民们离开了危险区域。在无人机红线热成像中看到,三头成年大象缓缓从山上走下,快步走向河边的玉米地,不多时,山上的39头也随即分批下山。为了确保亚洲象监测员安全,他们是两个人一班,采用无人机空中监测、人员地面监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解到象群已经下山,并朝着李胜前方向走来,李杰知道刚才走得急没把电筒留下,紧急驱车原路返回。

  夜幕下,象群在小河边吃着玉米,李胜前和赶回来的李杰则熟练的再次用无人机进行监测,数着象群的数量。因为无人机电量有限,为了确保监测的持续进行,李胜前关闭了无人机,拿出了常年放在车上的小凳子,坐在夜空下,交谈了起来,谈及对职业的感触,常年在山中奔跑的两个年纪轻轻的大男孩反而有些羞涩,一时语塞。他们说这个工作很枯燥,大象出没的时间就是他们的上班时间,白天跟、晚上追,雨天盯人,晴天盯象,因为很难保证野象群在何时会威胁到村庄,他们只能全天候24小时“追象”,提前通过亚洲象预警APP发布预警,以保障村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减少损失。

长期与野象“打游击”,终究还是有危险,但是预警村民、保护野象是职责、维护人象和谐是目的。

对于已经追象四年的

李胜前和李杰来说

这些野象

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几乎就像是家人

李胜前自豪地说,这个象群

从2021年7月监测到38头象

到现在增加了4头

这是他们职业生涯的骄傲

  李胜前说:我们平常基本上是没有休息时间,除非这群象群离开我们勐伴,我们才会有一点休息的时间,不然每天的话都要确定它的位置,确定它的数量,不管是放假还是不放假,我们都会跟象群在一起。我跟亚洲象就像家人一样,随时要看着它,不能说是给它出现一点点危险,要保护好它。

  李杰说:监测员在我们这边的话也没有几个,但是我很骄傲我能从事这份工作,看着大象也像自己的家人一样,心里很温暖,小象慢慢地长大,一年比一年大,我们是一天比一天老了,但是心里却很充实。

黑夜中,偶有象鸣嘶吼

但是夜空中的星星反而格外明亮

因为这个象群徘徊于勐伴镇和瑶区乡

李胜前他们也亲切地

为象群起名为“瑶伴象群”

到目前为止

“瑶伴象群”依然停留在勐伴镇

李胜前和李杰的“追象”之路还在继续

勐腊县有“职业追象人”17人

他们常年穿梭在山林之间

守护着亚洲象和当地村民的安全

“我们及时发出一条预警,

就有可能避免一次人与象的冲突发生。”

向这个特殊的群体

致敬!

勐腊县融媒体中心 刘艳华、查巍

【纠错】 【责任编辑:刘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