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3 11/16 12:00:22
来源:普洱日报

宁洱县:探索民族村寨发展新路径 走出文旅融合发展“四条路”

字体:

  近年来,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民族村寨旅游产业促进其他产业发展,推动民族村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一批有特色、有品位、带动强的农文旅融合示范点,在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走出以旅游提升示范、保护发展、文化传承、产业融合发展的“四条路”。

  加强部门协同

  统筹民族村寨旅游提升示范之路

  紧扣“民族特色鲜明、人居环境优美、产业支撑有力、文化氛围浓厚、民族关系和谐”的目标,全县一盘棋考虑,加强民宗、发改、住建等部门间的协调合作,将民族村寨旅游发展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乡村振兴“百千万”示范工程、人居环境提升整治等工作有机融合。推荐上报了磨黑镇星光村木成箐村民小组、德化镇那迁村那迁村民小组、同心镇石膏井村良子自然村为第一批(2023年度)民族村寨旅游提升村寨。截至目前,在民族村寨旅游提升示范村建设项目中,磨黑镇星光村木成箐村民小组已完成进度的70%,德化镇那迁村那迁村民小组已完成进度的40%,同心镇石膏井村良子村民小组已完成进度的100%。

  完善体制机制

  推动民族村寨保护发展之路

  突出基层党组织示范带动。各乡(镇)发布绿美行动倡议书,教育引导群众主动拆除私搭乱建、绿化美化庭院,全面提升村庄整体风貌,推动群众自我建设、自我治理、自我管护,形成共建共管共护共享的常态化机制。截至9月25日,各乡(镇)累计拆临、拆违、拆旧4549宗42.59万平方米,绿化、美化完成149.95万平方米,全面提升村庄的整体风貌,为村寨旅游提升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重视人才培养和回引。充分利用乡(镇)党校、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种植养殖基地,加大茶叶种植加工、肉牛养殖、餐饮服务管理、农村电商等实用技术培训,培养致富能手、创业带头人。截至目前,全县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5918人次。同时,积极回引、汇聚各类人才。通过定期召开座谈会,在资源开发、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等方面为相关人才提供用武之地。全县组建县、乡(镇)干部规划家乡工作联络站10个,建立乡镇、村级、村民、回乡干部及技术员共同参与村庄规划的编制组60个,积极动员822名干部积极投身参与回乡规划编制。

  传承民族文化

  铸就民族村寨文化传承之路

  因地制宜,构建民族文化服务“舞台”,充分发挥民族村落、红色文化、盐井文化、产业特色等资源优势,深入挖掘民族民间文化、农耕文化和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传承民族风情,以文带旅,激活乡村旅游市场。注重民族特色文化习俗传播。以民族传统节日为依托,在民族村寨旅游提升示范村举办“火把节”“油菜花节”“烧烤节”等各种节庆活动,通过欣赏民间歌舞表演,参与民俗活动,品味民族美食等,让游客充分感受当地的民族风情,为乡村旅游添人气。2023年彝族火把节期间,全县旅游接待人数达10.2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795.01万元。德化镇那迁村以“共庆火把节·共圆同心梦”为主题,举办了极具观赏性和互动性的彝族火把狂欢盛宴,实现旅游收入16.5万元。突出非遗文化传承。坚持创新和传承融合发展,依托秧歌舞等传统民间舞蹈形式,将美好寓意通过“舞”与“动”展现出来;用好、发挥好农村书屋、智慧书吧、乡愁书院等阵地作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同时,组建文化服务志愿队,广泛开展民族民间文化活动,丰富乡村文化生活。

  挖掘农业元素

  探索民族村寨产业融合发展之路

  立足民族村寨优质农产业资源,坚持“乡村旅游+产业融合”理念,积极整合资源,着力培育打造集生态农业、采摘体验、休闲观光于一体的新型农业基地。同时,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为纽带,以示范带动为引领,通过“村集体+农户”的发展模式示范种植林下中药材、沃柑、油菜等,有效推动了农村增色、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同心镇石膏井村利用当地丰富的土地资源,通过“党组织+合作社”模式向农户流转连片土地300余亩,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宁洱丰硕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对土地进行专业开发建设和管理运营,逐步形成“党建+产业+文旅”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今年3月,在同心镇石膏井村举办的首届油菜花乡村旅游节期间,设摊位130余个,实现旅游收入60余万元。(记者 刘海燕)

【纠错】 【责任编辑:刘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