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3 10/03 10:20:44
来源:新华网

图片故事|景迈山:守望相护的力量

字体:

  9月,对生活在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景迈山的群众来说,是意义非凡的。9月17日,中国“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项目在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通过审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7项世界遗产。

  申遗成功的背后,是连绵的景迈山与无际的古茶林,更有当地人与自然之间守望相护的力量。今天,我们用几组图片,讲述景迈山的故事。

  01 自然的馈赠

  航拍景迈山风景(9月18日摄)。新华网 刘东 摄

  来到景迈山,便不自觉地会被这里独特的景致打动——村寨建在茶林中、茶林隐在森林中。在当地群众看来,藏在连绵的景迈山之中的古茶林,是自然的馈赠,是祖先珍视的宝藏。

  云雾缭绕的景迈山(9月20日摄)。新华网 刘东 摄

  据记载,公元10世纪,布朗族先民迁徙至景迈山,发现和认识野生茶树,利用森林生态系统,与后续来到的傣族等各族群众一起,探索出“林下茶”种植技术,历经千年的保护与发展,形成这一林茶共生、人地和谐的独特文化景观。

  遗产专家认为,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能为延续至今的或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独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见证,也是传统人类聚居、土地使用或海洋开发的杰出范例。

  02 智慧的延续

年轻一代依然传承着智慧的种植方式(9月20日摄)。新华网 刘东 摄

  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是中国西南地区世居民族延续至今的林下茶种植传统的典型例证。这一种植方式利用森林系统创造适宜的茶树生长环境,并利用生物多样性预防病虫害、促进授粉并提供天然养分,持续生产出高品质有机茶叶——在当今世界规模化台地茶种植园主导的背景中十分独特,显示出了对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生态伦理和智慧。

申遗成功后景迈山群众跳舞庆祝(9月17日摄)。新华网 刘东 摄

  在遗产专家看来,世居民族延续至今的社会治理体系,独特的茶祖信仰、以“和”为核心的当地茶文化、保护生态的村规民约,以及互敬互爱的风俗习惯,实现了人与茶、人与自然的高度精神联系,保证了这种传统延续千年并依然充满活力。

  03 向前的力量

  景迈山人以茶为生,走进景迈山的寨子里,人们常会感叹,“这里一家一本营业执照”。几乎每个在景迈山从事茶产业的年轻人,都没想过离开家乡出外谋生,对他们来说,“茶叶不是我的工作,是我的生活”。

正在制茶的茶厂员工(9月19日摄)。新华网 刘东 摄

  通过产业联动、完善服务体系等方式,景迈山走出了一条“以茶促旅、以旅带茶、茶旅互融”的乡村振兴之路。更多人关注景迈山、走进景迈山,柏联、安缦等知名文旅企业到景迈山周边投资兴业,促进文旅融合、茶旅融合,2022年澜沧旅游人数61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2.4亿元。

直播卖茶的“新生代”(9月19日摄)。新华网 刘东 摄

  而景迈山的年轻人并不满足于此,他们想把景迈山的好茶好文化传播到更远的地方。许多年轻人开始在直播间卖茶,或者将自家采茶、制茶的照片发布在社交媒体,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景迈山、走进景迈山。

  04 坚韧的守护

  说起景迈山的魅力,当然绕不开景迈山的寨子。为了更好地保护传统古村落,多年来,当地实施一系列传统村落保护展示利用工程,有效保护了传统村落的空间肌理和整体风貌。如今,人们来到景迈山的寨子,总能产生进入“世外桃源”的美好错觉。

守护景迈山寨子的消防力量(9月20日摄)。新华网 刘东 摄

  在这其中,消防的力量不容小觑。近年来,省、市、县三级消防救援机构持续抽调精干力量下沉到一线,并招录当地村民为专职消防队员,共同组成景迈山“消防守护”服务队,长期驻守在景迈山微型消防站和消防救援所,全天候守护景迈山传统村落消防安全。

消防员向村民发放消防宣传手册(9月20日摄)。新华网 刘东 摄

  考虑到景迈山世居民族的特点,当地组建“1+1”工作小组(1名消防监督员、1名会当地民族语言的专职队员),将汉语翻译为布朗族、傣族语言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宣讲,将本土民族文化、乡土知识与消防宣传相结合,不仅通俗易懂、方便实用,也拉近了“消防守护”服务队队员与群众的距离。(完)(张玛睿 刘东)

【纠错】 【责任编辑:范芳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