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走进位于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龙山镇横山村的石斛育苗种植技术研发、教学、技术推广基地,看着那些“爬”在横木上、“躺”在碎木屑上、“捆”在活树上、“住”在“高低床”上的各种石斛,仿佛走进了一个石斛种植模式“大观园”。
基地工人正在打理石斛苗(6月27日摄)。 徐静 摄
龙陵县石斛育苗种植技术研发、教学、技术推广基地于2022年2月向龙陵县发展和改革局申请备案,计划2025年2月建成。该项目2022年被列为国家重点项目,主要建设200亩石斛种苗繁育、栽培管理、技术研发教学实训技术推广基地和1200亩天然林放养、种质保护、旅游观光教学科研基地。基地的建设和管理主要由保山工匠创新工作室团队负责人段兴恩牵头组织实施。
段兴恩介绍,龙陵自然条件好,是石斛生长的“天然居室”。在石斛产业上奋斗了20年的段兴恩和团队先后研发了“石斛鲜条温室催芽繁殖法、石斛枫斗精制方法、一种紫皮石斛叶枫斗、紫皮石斛网膜架床横木种植方法”4项国家发明专利。
段兴恩正和团队一起研究石斛(资料图)。徐静 摄
2023年,他带领的团队又申报了10项国家发明专利,目前已被受理“一种利用碎木屑作为基质的紫皮石斛的种植方法、一种用横木配基质种植紫皮石斛的方法、一种在圆木上种植紫皮石斛的方法、一种天然林木种植有机紫皮石斛的方法、一种果树上移栽种植紫皮石斛的方法、一种紫皮石斛的移活树栽培方法”6项。
如今,段兴恩及其团队又在基地内创新开展“一地两用种植模式、坡地架圆木种植、围边种植模式和营养袋上树种植”4种石斛栽种模式,同时也对横木配基质、直木配基质、基质床垒墒、独圆木种植等10多种模式进行集中比对、研究。同时还在横山村的25亩八角林中首次尝试营养袋上树种植的林下仿野生种植模式。(完)(龙陵县融媒体中心 徐静)
【纠错】
【责任编辑:柴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