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昆明市五华区西翥街道一直在挖掘特色、形成差异化农文旅融合,打造城市周边短途旅行地发展方面作着新的尝试。近日,在西翥街道的大村社区,稻田咖啡、民宿、营地、研学等一批项目成功破圈,乡村自然风光与高品质休闲体验让这里解锁了“流量密码”,也让五华乡村振兴产业业态有了“新标签”——体验经济。
稻田间飘来咖啡香 田园综合体成功破圈
五华区西翥街道大村社区的“麦和稻田”项目以“稻田+咖啡”为主题。稻田间,镶嵌着几栋风格清新的小屋,人们暂离城市,在蓝天白云下、稻田清风里沐浴阳光;或品一杯咖啡,拍一组美照,与朋友谈笑风生;或带着孩子观察稻田、泥地抓鱼,体验农耕文化,学习和体验课堂与网络无法提供的知识和乐趣……
游客在麦和稻田聚会游玩(6月28日摄)。昆明市五华区委宣传部 供图
今年4月初,五华区西翥街道依托大村社区集体产业,通过土地流转收回近百亩田地启动“麦和稻田”项目,利用田间地头及周边现有的农用房、民房、地埂等空间,引入新型项目运营思维和“现代审美、文艺气息、民族特色”的核心理念,经过3个月打造,百亩稻田体验项目已初具规模。目前,“麦和稻田”周末的客流量超过200人,日常每天的客流量也有50人左右,每月营业额超过14万元,远超以往农作物种植的平均收入。
“大村社区依托‘麦和稻田’项目已带动村里37人就业,村民在家门口即可就业,不仅每月拿工资,年底还能通过集体经济有所收益,日子越过越好。”大村社区党委书记段聂介绍。
作为社区首个农文旅项目,“麦和稻田”项目将进一步整合资源,通过田园综合体改变经济业态,打造一个有特色、有亮点、有文化、有传承的农耕美学共享农庄,以体验“出圈”引领带动消费,用客流量让人们看到乡村休闲旅游的新契机,引导周边农户或外来人才办农家乐、开民宿,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提高居民收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社区将根据集体经济公司章程,将集体经济收益总额的40%用于社区项目再投资,30%对4505名社区集体经济公司股东进行分配,20%用于社区基础设施建设,10%用于对社区低保人员、返贫人员、失业人群、留守儿童、残障人士等的公益帮扶。
打造向往的小院生活 特色民宿成功破圈
农宅变民宿在城市近郊不足为奇,位于五华区西翥街道大村社区西村石岩箐的二鸟宅民宿凭借良好的体验感,成为备受追捧的城市周边打卡点。
二鸟宅民宿小院一景(6月28日摄)。昆明市五华区委宣传部 供图
二鸟宅民宿是一所半山环抱的素白四合院,院内设计可谓一步一景,院内及周边种植有十余种果树,数量有300多棵,被果树环绕的二层住宿小楼配套齐全、视野开阔,除了住宿还配套有下午茶、特色炊锅、烧烤等特色餐饮。
今年38岁的范羽希是二鸟宅民宿的老板,曾在西藏经营过几年民宿的他深知近郊乡村民宿不能让乡村休闲业仅仅停留于农家乐等基础形态,需要精心设计,才能契合城市特点、形成差异化定位,挖掘产出高价值。二鸟宅民宿凭借其干净明媚的设计风格和良好的体验感成功出圈,日常保持稳定的客流量,到了周末就是天天爆满。
“我们民宿的员工基本上都是本地村民,我们的食材采购也都尽量本土化,很多人来到这里都觉得这就是向往的生活。”范羽希介绍。
体验户外生活的美好 帐篷营地成功破圈
随着夏天的热浪,露营风潮持续升温。位于五华区西翥街道大村社区振峰庄园内的彩虹营地凭借其良好的体验感在昆明“露营圈”小有名气。
依山傍水的彩虹营地营位(6月28日摄)。昆明市五华区委宣传部 供图
彩虹营地依山傍水,周边柳树和绿竹环绕,目前共设置了17个营位,市民和游客不仅可以体验露营烧烤、野餐垂钓、星空电影,还可以“遛娃”,可以直接把娃“甩手”到露营营地这个天然游乐园,各种玩法、各种活动可以满足大家对美好户外生活方式的向往和体验,特别是周末,营位火到需要拼手速。
彩虹营地5月1日正式营业,“五一”期间营业额达到了10万元,此后每周都有游客100多人,周营业额保持在1万多元。
“我们作为一个新的产业入驻这里,对当地的经济和产业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我们的职工中有50多人是当地村民,切实提高了他们的家庭收入。”振峰庄园娱乐部主管李壮说。
李壮介绍,振峰庄园是一个“微度假综合体”,占地面积近300亩,业态种类丰富。暑假期间,振峰庄园还将开展夏令营和研学活动,孩子们可以体验到摘菜插秧、炒菜农耕、磨豆浆、打糍粑、植物扎染等一系列劳动实践类的研学活动。
近年来,西翥街道大村社区依托辖区旅游资源丰富、白族民俗浓郁等特点,先后打造沙朗民族文创园、活字印刷博物馆等多个景区景点和示范基地,如今的麦和稻田、振峰庄园、二鸟宅民宿盘活了更多的乡村郊野要素和资源,做强了品牌和体验度,“黏住”了更多都市客流,开拓了新场景、新模式,这一新兴探索有望形成新的示范引领,让西翥大村社区向着“实现昆明周边独特的农文旅半小时旅游经济圈”的转型升级目标迈进。(完)(杨武 黄正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