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频道

云南康旅集团:探寻旅游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共行之路

2021年10月15日 10:50:08 | 来源:新华网

  碧塔海与蜀都湖,如宝镜碎片般散落高原,折射出普达措公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2007年6月,由云南省康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南康旅集团”)运营管理的普达措公园正式挂牌成立。开园以来,景区不断探寻旅游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共行之路,并与这里的居民共同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协同共进。

普达措公园(9月13日摄)。新华网发(刘祖平 摄)

  资金反哺 助力村民致富

  普达措公园辖区涉及3个村委会23个村民小组,870多户村民。景区挂牌之前,这里的村民大多以放牧为生,有的自发开展粗放式的观景游,在景区牵马、摆烧烤摊,获取微薄的收入。挂牌之初,有的村民认为旅游公司的介入,切断了他们本就微薄的收入,因此与当地村民共同探索“在开发中保护”成为了云南康旅集团的“必修课”。

普达措公园内的生物多样性(9月13日摄)。新华网发(刘祖平 摄)

  迪庆州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普达措旅业分公司(以下简称“普达措旅业分公司”)副总经理杨留阳表示:“十多年前,景区周边社区居民能上学的非常少,居住条件差。因为文化水平不高,所以很少有人外出工作。”他介绍,当时居民们自发开展的旅游经营活动不规范,因此收入并不可观。除此之外,因为没有规范的管理,旅游垃圾无人清理,导致水质与环境遭到破坏,景区规范化管理刻不容缓。

  随后,景区开始实施旅游收益反哺社区的政策。2008年至2013年,普达措旅业分公司投入第一轮反哺资金2793.6万元,2013年至2021年7月投入反哺资金约1.4亿元,对公园周边社区实施资金反哺,大大改善了居民收入状况。

  “收入高了,生活有了保障,村民也觉得踏实。”杨留阳说,这里的居民本就敬畏自然,有保护生态的意识,如今对生态文明建设有了更深的理解,保护意识更强了。他表示,旅游收益反哺社区政策的实施并非单纯地把社区居民从旅游经营活动中剥离出来,而是让社区居民改变传统的依靠消耗生物资源生存的生活方式,深度参与景区建设,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普达措公园内的生物多样性(9月13日摄)。新华网发(刘祖平 摄)

  在发展中保护家乡

  益西是普达措公园辖区内洛茸村的居民,他小时候也曾为游客牵过马,加上养殖、捡松茸便是一家人的主要收入来源。当时,许多孩子都面临上不起学的问题。

  除了资金反哺,普达措旅业分公司还对社区居民进行教育补贴,并适当解决居民就业问题。公司每年都会拿出10万元左右资金对社区考取大学的学生们进行奖励,截至目前,累计发放助学奖励65万元。这种机制的建立,旨在从“输血式”帮扶衍生到“造血式”帮扶。益西说,自己考上中专后,景区每年都给2000元的补助,让他完成了学业。在他看来,教育奖补让辍学现象得到了明显改善,现在村子里不但有本科生,还有多名研究生,这也给景区管理公司输送了人才。

普达措公园内的景色(9月13日摄)。新华网发(刘祖平 摄)

  同时,公司每年为居民提供就业岗位,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益西毕业后被普达措公园聘用为环境卫生小组负责人,他在工作一线深切地感受到家乡生态环境变得越来越好。“小时候家门口就能看到很多野生动物,现在依旧可以看到。”他说,发展旅游并没有破坏家乡的一草一木,反而让这里生态越来越好,居民们打消了曾经的顾虑,与公司共同守护绿水青山。

  开发与保护共行

  一直以来,云南康旅集团坚持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工作思路,在保护生态的同时,也在不断探索如何让原住居民实现更好的发展,增加收入。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普达措公园游憩利用仅占总面积的2.33%,在实现集环境保护、生态文化旅游、环境教育、社区受益功能为一体的同时,为国内外游客融入大自然提供了全新的旅游体验和高质量的服务保障。

航拍普达措公园(9月13日摄)。新华网发(刘祖平 摄)

  如今的普达措已旧貌换新颜,一改往日只能走在泥泞道路上的状况;随着饮水工程的竣工,居民打开水龙头就能喝到干净的自来水,背水桶已被封存起来……

普达措公园内的生态得到良好修复(9月13日摄)。新华网发(刘祖平 摄)

  公园内的湿地及森林植被得到良好恢复,自然生态得以保护,属都湖早在2009年就已恢复至Ⅱ类水质。现在,明镜般的高山湖泊、水美草丰的牧场、百花盛开的湿地、飞禽走兽时常出没的原始森林无不体现着普达措的生物多样性之美。(完)(柴静)

 

【纠错】 [责任编辑: 李娜]
01007021008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246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