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 超级大乐透
  • 超级大乐透

云南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再发四个创新案例

信息 | 2022年07月19日 15:46:22 |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7月15日,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举行制度创新专题新闻发布会。四个制度创新案例正式发布,涉及跨境物流、跨境人民币结算、跨境融资和打造海外绿色低碳园区新样板。

  加快打造“全天候”跨境物流平台

  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云南某物流公司依托“云上营家”智慧供应链平台,集成采购、营销、物流、支付、关务、溯源六大模块功能,构建智慧供应链生态系统,实现商贸全流程在线、物流全链条可视、资金全环节监管、信息全方位共享、服务全天候保障的五大目标。构建起报关报检一站式数据通关平台,为跨境物流平台建设提供全天候、智慧化解决方案。

  主要做法:

  ——跨境物流平台智慧化。创新跨境物流管理模式,建立多业协同的智慧供应链生态,为客户提供标准化+定制化解决方案。打通物流中台与财务管理系统,针对云端企业不同需求,实现了银企直联、便捷支付、业财一体。在智能化建设方面,搭建“采购+履约+物流”一体化系统,实现建材领域的数字化建设。推动“大中台+小前台”,建立了客户、订单、运输等三大中台管理系统和一个网络前台运维系统,将不同类型客户集中管理,完成各类跨境主体信息共享、互联互通。

  ——跨境关务高效直连。建成包含货物申报、舱单申报、出口退税、税费支付、跨境电商、加贸保税等报关报检一站式闭环服务,极大降低关务合规风险,提升跨境业务通关便利性,形成了报关报检政企直联模式。平台联通关务、物流、采购和支付四个系统,打造跨境贸易集成式服务,破除跨境电商企业、贸易物流企业在多元业务间信息隔断,提高数据流转效率,为跨境贸易提供系统性方案。

  ——跨境运输全程可视。平台创新研发了融合发货订单、配载、运单执行、在途监控、可视化查询、多语言功能等模块在内的运输管理系统,既实现跨境供应链运输环节数字化管理,也打通境外运输主体完成运输数据互联,实现对跨境物流运输在途实时监控和及时预警,确保运输货品品质可视、可控。

  实践效果:

  ——有效促进链上企业紧密协同。平台有效加强产业链生产者、供应商、消费者、运营者等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协同,探索供应链各环节主体交易可能性。截至2022年6月,平台准入供应商14755家,企业用户53923个;自主编码物料信息31余万条;完成物资采购计划17768笔,签订合同4246个,交易额达1052.8亿元。

  ——跨境报检通关效率大幅提升。平台完成一站式报关报检累计3800余单,较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报关报检平均耗时3.5天,“云上营家”关务系统报关报检平均耗时2.5天,时效性提升28.57%。同时,平台完成中英日多语种系统版本开发,为进一步推进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跨境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扩大关务系统覆盖贸易主体范围提供支持。

  ——推动产业链供应链降本增效。通过整合供应链上下游资源,帮助企业降低采购、销售、管理、物流、融资、人工等成本,扩大企业规模效益的同时,优化企业运转效率,加速打造优势产业集群效应。

  探索跨境人民币结算新模式

  为提升跨境金融服务水平,探索跨境人民币结算新模式,在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富滇银行采用自主搭建的边贸业务线上全流程自动处理系统和行内跨境业务系统,连通昆明市场采购贸易联网信息平台、各地州政府及海关主导构建的边民互市双边交易平台,依托NRA账户,开展各自贸片区业务联动,为企业提供一站式跨境人民币结算服务。

  主要做法:

  ——跨区通办,开辟异地结算新路径。针对外贸企业清关在口岸,清算在省会的窘境,富滇银行发挥本土银行优势,依托NRA账户体系,创新开发边贸业务智慧处理系统,高效满足跨境人民币多主体、多类型、多线条合规审查,为客户快速匹配跨境资金流和货物流信息,有效降低汇兑损失和手续费用,实现“货物跨境达、交易线上化、清算自动化”。

  ——区域畅联,创新贸易场景双融合。打破地域限制,依托全流程自动化边贸结算系统,搭载市场采购贸易平台,异地营业网点数据联动共享,灵活为不同贸易场景客户匹配服务,拉通边民互市贸易与市场采购贸易,拓展延伸贸易产业链上下游不同客户群,帮助目标企业同时快捷完成边贸和市场采购贸易的货款收付,极大便利境外企业跨境资金合规结算。

  实践效果:

  ——科技赋能业务创新,扩大跨境人民币结算规模。通过为境内外从事边贸业务的企业和个人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进一步提升跨境人民币结算规模及自贸金融服务便利度,为后期深入挖掘境外企业传统进出口业务或新业态贸易上打下基础。

  ——双场景循环联动,提升金融服务便利化水平。为办理对越市场采购贸易的客户提供跨区域联动服务,同线同时完成不同贸易模式下的跨境资金合规支付和收妥,降低手续费超过90%,办理时效由7天缩短至半天。

  ——沿边跨境有机结合,凸显金融创新“云南特色”。区内富滇银行结合云南沿边特点,以滇越贸易快速发展为抓手,利用自贸区内跨境人民币政策优势,通过科技赋能结算系统及流程再造,创新“NRA账户+边民互市”业务模式,实现市场交易、货物运输、海关申报、银行结算多方数据全流程自动交互比对,解决了贸易真实性审核困难、结算效率低、“地摊银行”等非正常结算通道等问题,为沿边金融开放改革贡献“云南经验”。

  率先落地错币种业务 跨境融资更便利

  为满足企业跨境融资需求,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及企业充分发挥自贸区外汇政策优势开展跨境金融业务,中国银行云南省分行协助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企业以美元签约、人民币提款,成功落地云南首笔自贸区外债错币种业务,有效帮助企业控制融资成本,合理规避汇率风险,提高资金运用效率。

  主要做法:

  ——“政策护航+市场研判”,精准定位企业跨境融资需求。成立专家小组,强化业务指导,结合市场需求,通过与商务、市场监管、海关等互动,降低市场政策之间信息差。扩大企业宣传,梳理需求项目清单,针对意向客户,制定“一户一策”营销方案,将市场需求与外汇创新政策措施充分结合,释放政策红利,提高外汇便利化水平。

  ——“线上专户+风险管控”,优化流程支持创新业务落地。基于企业与交易对手签订的美元外债合同,引导企业线上申请外债登记,并为其开立人民币专户。整合优化监管方式,根据外汇管理局业务登记凭证,采集管控信息,按照尚可流入额度为企业办理入账。按照借款合同约定,严控资金用途,做好本息偿还。

  ——“主动服务+平台支撑”,切实提升跨境金融服务水平。对客户开展多维度市场分析及研判,依据境内及离岸市场汇率走势,为客户提供全流程政策解读及业务咨询,量身定制跨境融资方案,匹配包括普惠贷款、出口融信达、跨境资金池、线上结售汇及汇率优惠产品等在内的一揽子融资结算金融服务方案。

  实践效果:

  ——实现创新业务零突破。通过为区内某外贸百强企业制定跨境融资方案,帮助其以美元签约533万,首笔提款122万元人民币,成功落地云南首笔自贸区外债错币种业务,标志着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在推进金融服务便利化、优化金融营商环境方面取得新突破。截至目前,已合计提款6笔,共计人民币3416.87万元。

  ——促进跨境融资便利化。该业务在满足企业跨境融资需求的基础上,放宽企业签约币种、提款币种、偿还币种限制,大大提高了企业跨境融资便利度,有利于企业合理规避汇率风险,控制融资成本,提高资金运用效率。在疫情冲击、经济预期转弱环境下,拓宽企业跨境融资渠道,缓解轻资产企业资金周转压力的良策。此外,企业可通过线上方式申请外债登记,多笔外债业务共用一个外债账户,提高业务办理便捷度。

  协同打造海外绿色低碳园区新样板

  2020年7月,中老两国正式签署《关于合作建设万象赛色塔低碳示范区的谅解备忘录》。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积极协同片区企业云南省某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推动赛色塔低碳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建设,通过引入国内新能源装备和数字智能系统,发展高新绿色低碳产业,培育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助力赛色塔园区绿色低碳发展,打造东南亚国家低碳环保典范,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综合开发区低碳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主要做法:

  ——利用国内新能源装备优势。发挥国内在新能源车辆、环境监测设备、太阳能LED路灯等方面制造产能优势,开展路灯安装、维护以及新能源车的充电、驾驶、维护等的全系列培训工作,以低碳交通带动低碳生活方式的转变,以低碳照明提升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以低碳能力建设、技术交流和宣传活动增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和低碳发展意识,从“软、硬”两方面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落地。

  ——推进智能低碳基础设施建设。落地智慧园区应用示范工程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完成厂区楼舍智能水、电表的采购安装和水电预付费平台等的建设,实现水电系统在线缴费支付、远程抄表统计等智能、低碳管理,有效解决人工抄表工作量大易出错、数据统计难、缴费拖延等问题,促进园区能源管理无纸化和数字化建设,提升入园企业和租户的居住体验。绿色智能设备赋能园区绿色低碳建设,助力示范区实现跨越式发展。

  ——引驻高新绿色低碳产业。深化绿色产业招商,在片区综合服务中心设置展示沙盘,向区内外企业宣介推广示范区建设成效。截至目前,已有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一百多家知名企业投资设厂。以老挝首个石油炼化项目为例,通过雨污循环系统、硫磺回收可再生技术,实现废物再利用,提高经济附加值。该项目立足低碳发展理念,降低碳排放,为绿色低碳产业在示范区创新发展提供了借鉴意义。

  实践效果:

  ——赛色塔综合开发区成功入选低碳示范区。积极协助老挝环境部示范区申报工作,通过组建项目团队,加强与属地政府、海关、生产企业、物流公司等的对接,历时4年,顺利通过中国生态环境部评选,成为中国在发展中国家开展的“10个低碳示范区”合作项目之一。

  ——引领带动园区经济绿色低碳环保发展。现已完成2000套太阳能LED路灯、12辆新能源客车、8辆新能源卡车、8辆新能源环境执法车的投入使用,每年可实现当地碳减排约1243吨,相当于植树超10万棵。以新能源汽车设备带动绿色低碳生产,塑造绿色发展格局,助力园区企业打造绿色工厂,为老挝工业园区低碳转型提供示范样板。(王致捷、李伟 文/图)

【纠错】 [责任编辑: 韩文萍]
010070210110000000000000011120231310655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