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原创 政务 旅游 州市 教育健康 社会 图片 经济 服务 云南故事 云南青年说风味云南融媒报道
  • 超级大乐透
  • 超级大乐透

楚雄双柏大麦地:小陀螺转起来 非遗文化火起来

2022年05月08日 11:03:45 来源: 云南网

  每天下午六点,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大麦地中心学校的陀螺训练场就热闹了起来,10名中小学不同年纪的打陀螺“种子选手”已经就位,有模有样地跟着教练操练起来。从绕线开始,瞄准发射、抽拉陀螺,小选手们每一步都学得十分认真。历时两个多月,这些小小运动员从打陀螺的知识和技法开始学起,现在已经掌握了基础技能。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他们还将接受每天至少一个小时的训练,为成为以后真正的民运会打陀螺选手做准备。

  打陀螺是双柏县大麦地镇的一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在彝族聚居较多的大麦地镇传承已久,且范围较广,它具有竞技性、娱乐性、观赏性的特点,深受彝族群众的喜爱,大麦地镇也因此有了陀螺之乡的美誉。其中传承人木天光,凭着对打陀螺的热爱和自己精湛的技术,把小陀螺一路打到大上海,多次参加各级民族运动会,获得了无数奖牌,荣获了“陀螺王子”的称号,为大麦地镇的打陀螺传承工作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和贡献。

  近年来,为推进大麦地镇民族文化振兴,丰富群众性民族体育活动,充分展现我镇非遗文化的魅力,镇党委、政府结合辖区实际,多点齐发,在全镇范围内宣传推广打陀螺运动。开办16个陀螺培训班,由5名陀螺传承人分片教授,镇、村干部带头学习,组织具有打陀螺群众基础的村示范带动,在各村铺开并长期推广,定期比赛检验成果的模式,在全镇掀起全民打陀螺热潮。同步推进非遗文化进校园,在中心学校选出10名基础较好的学生组建陀螺后备人才队伍,由资深的传承人亲自教授训练,镇政府投入经费保障训练器材和补贴。同时在中小学课程中每星期安排不少于两个时段训练打陀螺,让更多青少年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体验非遗的乐趣。

  “自从政府给我们重新修整了陀螺场地,加盖了彩钢瓦顶,安装了灯,大家晚上和下雨天闲着没事的时候都可以来打几把了,闲置的训练场又用起来了”,河口村初都的木大叔说道。为动员全民打陀螺,繁荣振兴民族文化,镇党委、政府积极争取,整合项目资金,不断夯实陀螺训练基础设施,加强陀螺场地建设。结合农村实际,在初都、田房改造提升原有的陀螺训练场地,让群众在晚上和雨天都可以打陀螺。同时购买训练器材,保障每个村都有训练设备。镇机关通过每周的文体活动、节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等机会,全体干部职工加入打陀螺队伍,让职工从认识到体验,更深刻地体会本土非遗文化的精彩和魅力。“在这里工作2年,我只知道有打陀螺这项运动,但从未体验过。自从镇上开展了全民打陀螺,我们每个星期都学一个晚上,才知道这里的打陀螺跟我想象的不一样,更具有竞技性,我觉得也很好玩。通过亲自操作,我才真正懂打陀螺这项非遗文化的内涵,可以更好地宣传给我的亲戚朋友”,生于1997年的外地干部职工沙娜说。

  在全民打陀螺活动的影响和带动下,共有3760余人加入到打陀螺的队伍,越来越多的陀螺爱好者也开始研究陀螺,打陀螺也成为了大麦地镇全民健身比较火的一项体育运动。特别是通过农闲时间和节假日多层次的强化训练,大麦地镇陀螺队伍的整体实战技能稳步提高,通过分批培养,共组建76名后备人才队伍,为以后的陀螺传承打下人才基础。(通讯员 张子琼)

[责任编辑: 徐华陵 ]
010070210110000000000000011129071310624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