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 快乐体彩
  • 快乐体彩

春耕备耕|田间地头“写”文章 看“科技花”如何结出“产业果”?

2023年03月22日 08:46:26 |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昆明3月22日电(刘馨蔚 范芳钰 刘东)一年之计在于春。眼下,春耕备耕已在云岭大地上如火如荼展开,这是科技特派员们最忙碌的时期之一,他们深入云南各地的田间地头提供技术指导、把科技论文写在大地上,科技赋能助推农业提质增效,处处皆是科技“抢春”、万象更新的繁忙景象。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以下简称“云南省农科院”)于2022年5月启动实施“百团千员助农增收三年行动”,全院1000余名科技人员组成129个农科服务团、60支边境小康村科技特派队,围绕云南省县、乡、村特色产业,将农业科研成果推广应用到基层,架通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桥梁,延长了农业产业链,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下沉一线——田间地头科技服务暖人心

  从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农业科技的星火怎样传递?

  “必然是课堂在地头,讲稿挂枝头。”云南省农科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驻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凤山镇顺南村第一书记孙道旺这样介绍自己的工作。

  2015年8月,云南省农科院的挂钩扶贫点从昭通市镇雄县调整到普洱市景谷县,挂联凤山镇顺南村。“当时村里的泥巴路混着猪粪牛粪,村民大多住在土房或木板房里,满山的茶园纷纷抛荒,全村人口有近一半长期外出打工,是典型的‘空心村’。”孙道旺回忆起当年顺南村的情况时皱起了眉头。

  顺南村茶园面积达2154.9亩,有古茶树1653棵,茶叶资源丰富。但由于交通不便、生产加工技术落后等因素制约,长期以来仍停留在传统经营模式。云南省农科院挂联顺南村后,依托茶产业已有基础,引进云南省茶叶电子商务协会到顺南村扎根发展,实施“爱心茶园”工程,为农户提供新的就业机会。该工程的实施,让顺南村“爱心茶园”的茶叶价格从之前的平均每公斤18元提高到如今的40元。

  除了依托原有的茶产业增收致富,驻村工作队还不断分析顺南村的自然条件、产业布局等情况,针对不同发展阶段开出了对症“药方”。慢慢地,顺南村开始了杂交稻、双低油菜、高油玉米和麦类等优质粮经作物的示范推广,全村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率达90%以上,增产效益凸现,水稻最高增幅达112%。

  同时,顺南村以“请进来、走出去”形式开展的茶叶初加工、中华蜂养殖、芒果栽培、肉牛养殖、魔芋栽培等科技培训深受村民欢迎,如今的顺南村还成立了顺南茶叶、养殖两个合作社,引导集体经济发展,产业发展的动力足了,村民的钱包鼓了,这让深藏在无量山深处的小村落又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截至目前,云南省农科院已派驻四批工作队到顺南村开展工作。自2021年5月来到顺南村后,孙道旺就向群众公布了自己的电话号码,“有事没事都可以找我,只有我们实实在在去到地里跟老百姓打成一片,为他们服务、解决他们所需,产业发展了,他们增收了,才是体现我们价值的最好方式。”

  2018年起,云南省农科院的驻点村由1个扩大到4个,辐射到了景谷县的柏林、平田、文折三个村,围绕各村资源优势,抓优质特色产业,带动老百姓增收。

  “百团千员助农增收三年行动”实施后,云南省农科院的农科服务团已在景谷县开展茶叶、热带水果、中药材、饲草、甘蔗产业科技培训15场,培训农民及农技人员1380人次、发放各类资料1400余册。“我们还当起了‘红娘’,邀请合作企业与景谷‘相亲’,截至目前,已有7家企业与景谷县初步达成项目投资意向。”孙道旺介绍。

  3月的顺南村刚结束了魔芋的增产丰收,又迎来了春茶的采摘季节,田间地头一片繁忙的景象。“他们来了,农民富了,产业兴了。”老百姓用质朴的语言,表达着对云南省农科院多年来持续开展科技服务的认可。

  多措并举——打通科技服务“肠梗阻”

  “精准服务是关键、创新方式是支撑、畅通机制是保障、科学机制是引领。”云南省农科院通过政策支持、技术创新、新产品研发等方式,打通科技服务农业的“最后一公里”,让活跃山乡的科技背影、沾满泥土的成果应用,成为云南田野山间最美的风景。

  2023年1月9日,《云南省派驻企业科技特派员实施方案(试行)》中提出,2023年云南省派驻企业科技特派员不少于100人,派驻企业中,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0户以上,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不少于50项。同时,科技特派员需协助企业开展关键技术攻关、知识产权申报等工作,推动企业科技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和应用。

  据介绍,在“百团千员助农增收三年行动”实施中,云南省农科院以促进区域产业发展为目标,跨专业、跨领域、跨单位组建农科服务团和科技特派队,变单兵作战为团队作战,变服务单个乡村为服务整个区域,变单一领域专业服务为全产业链综合服务,使科技服务更贴近地方需求,聚集带动效应更加凸显。

  与以往的科技特派团相比,“百团千员助农增收三年行动”形成了横向、纵向协同的工作运转机制。横向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汇聚起农业科技服务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纵向上贯通省、州(市)、县、乡四级技术力量,科技服务人员由四级人员组成,打通了科技服务“肠梗阻”。

  在技术创新方面,2022年以来,云南省农科院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发布实施了“石屏杨梅”“宝洪茶·绿茶”“建水阳光玫瑰葡萄”质量等级的3项企业标准;获得“一种高纯度毛兰菲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一种重金属痕量检测方法及其应用”2项发明专利,以及“一种食品中二氧化硫快速检测管”“一种中药材农药残留检测分析实验样品制备装置”“便携式固液样品混匀装置”3项实用新型专利获授权。

  同时,依托“云南省农药风险监测中心(含田间监测点)建设项目”搭建仪器数据中央控制处理系统,完成中心与云南省内28个田间监测点(其中已建22个、新建6个)互联互通,样品采集、数据分析与汇总上报信息化管理,建立完善监测中心与监测点的联通机制,对区域内主要农作物常用农药品种风险监测全覆盖,确保不发生大规模的农药中毒、环境污染等安全事件。

  而在田间地头,技术瓶颈常是种植企业的“卡脖子”难题。“我们的目标就是结合项目试验研究及生产实际需求,打造示范样板,培养新时代科技种植人才,推进产学研融合,助力高原特色蔬菜健康发展。”作为“植物医生”的云南省农科院环境资源研究所植保专家杨明英表示。

  近年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蔬菜产业发展迅速,2022年全县种植蔬菜27万亩,产量50万吨,种植面积稳中有升,技术水平和产量质量不断提高,被县域列为“一县一业”来打造,已成为祥云县农村经济增长的亮点之一。并涌现出如祥云泰兴农业公司、圣龙庄园公司等一批带动特色蔬菜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其产品不仅销往省内外,还远销到日本、韩国、 欧洲等地。然而,随着祥云县蔬菜产业逐步规模化、规范化、品牌化,产业发展中的技术瓶颈问题愈发凸显。

  从2014年以来,杨明英作为科技特派团成员,对祥云泰兴农业公司等进行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推广。“我们主要以科技创新服务支撑乡村振兴,以‘一县一业’为突破口,开展“一团一业”精准靶标式服务。”云南省农科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朱红业介绍,针对县域蔬菜全产业链中最为重要而敏感的耕地质量提升环节,祥云县蔬菜产业科技特派团着力解决产业过程中耕层养分浅层超量富集导致盐渍化、耕层养分供给失衡导致中微元素偏失、耕层微生物失序与地表废弃物累积诱发连作障碍、土传病害等技术瓶颈问题,集成国内外与自身研发技术开展实践应用,研发应用土壤根际营养激活技术、耕深翻培肥调理及养分供给技术、专用生物有机肥靶向调控土传病菌危害技术、设施水肥一体化、病虫害识别及预防、自动施药机微喷雾技术、物理诱杀等创新技术集成,制定企业标准,通过技术广泛应用产生了巨大成效,提升了蔬菜产业绿色生产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实现蔬菜产区耕地质量及持续生产力、废弃物资源化率提升和循环农业发展。

  落地开花——科技成果转化惠及千万百姓

  把论文写在云岭大地上,把成果留给千万百姓家。这是云南省农科院一代代科技人员始终坚守的责任和担当。

  2022年以来,云南省农科院聚焦粮食作物、茶、花、果、菜、蔗、薯、麻等云南特色或优势作物,筛选“云茶1号”“云蔗08-1609”“赤子之心”以及低纬高原山地玉米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丘陵山地甘蔗机械化种植技术等十大品种和十大技术在全省进行重点推广应用;筛选出21个(项)优质高产高效的科技增粮新品种新技术向社会进行发布,不断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在甘蔗种植大县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由云南省农科院甘蔗所牵头组建的蔗糖产业科技特派团也活跃在田间地头。通过推广“云蔗08-1609”“云蔗05-51”等高产高糖新品种,示范全膜覆盖、一次性施肥、低铲蔸为主的绿色轻简生产技术,促进蔗叶蔗梢资源化利用等科技指导和服务,耿马甘蔗单产和蔗糖分持续提高。

  “甘蔗品种改良更新是蔗糖产业发展的关键。”云南省农科院甘蔗所研究员刘家勇介绍,近年来,云南省农科院甘蔗研究所通过挖掘高糖高产优异种质,打造集“家系选择、理想株型选择、高糖基因检测和抗性(抗旱、抗病)评价”为一体的高糖育种技术体系,“云蔗05-51”和“云蔗08-1609”便是这一技术体系育出的重要成果。

  “‘云蔗05-51’高产、抗旱性强,在耿马县旱地百亩连片甘蔗平均亩产高达9.2吨,打破了全国无灌溉区甘蔗单产最高纪录;而‘云蔗08-1609’的高糖特性则尤为突出,兼顾了大茎、特高产的特征,在云南八个主产州市蔗区示范创造了一批甘蔗亩产超过10吨的高产样板,最高亩产达14.08吨。”刘家勇介绍,此外,“云蔗08-1609”还抗花叶病、高抗褐锈病等主要叶部病害,宿根性强,第五年宿根蔗亩产依然高达8.1吨。

  在甘蔗面积基本稳定的情况下,耿马县蔗糖产量从2019/2020年榨季的28万吨提高到2020/2021年榨季的30.2万吨,甘蔗出糖率从12.35%提高到13.11%,工农业总产值达30亿元,让耿马蔗农甜蜜的事业甜上加甜。

  近年来,云南省农科院与景谷县、富民县、南华县、建水县、晋宁区、麒麟区、会泽县、武定县等12个县(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结合“百团千员助农增收三年行动”,实施院县合作“五个一”科技服务工程。即围绕地方特色产业,研制一套产业发展方案、派驻一个科技特派团、组建一个专家工作站、打造一个乡村振兴科技示范区、认证和打造一批有机和地标产品品牌,构建“四季云品·云品出滇”的科技服务体系。

  截至目前,云南省农科院已在合作县(区)开展科技培训120场(次)以上,培训农民及农技人员3000余人次;打造乡村振兴科技示范基地37个,帮助修订和制定产业发展规划6个、申报地理标志产品11个,有机产品认证20个。(完)

【纠错】 [责任编辑: 丁凝]
010070210010000000000000011120211310704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