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频道

红土地 面条香

2021年10月31日 09:35:07 |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昆明10月31日电(徐华陵)在云南省昆明市,素有“打翻了的调色盘”之称的东川红土地一直吸引着海内外游客前来一睹风采。依靠独特的土壤和气候条件,这片“耐看”的红土地常年产出优质小麦,而不远处高耸的牯牛山常年流淌着岩溶裂隙水,水中富含铜、锶、铁、钙、锌等多种有益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这些都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东川面条(东川挂面)的生产提供了优质的原料和水源。

  一根面的前世今生

  面条是一种制作简单、食用方便、营养丰富,既可作主食又可作快餐的健康食品。大约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为服务东川矿区,有关部门建设生活配套工程,其中在东川成立了几家面条厂,在以后的数十年里,东川逐渐成了面条的代名词,人们除了知道东川的有色金属外,还知道了东川的面条。

牛肉面、番茄面、清汤面……一碗面条可以被做成各种口味(9月16日摄)。新华网 徐华陵 摄

  “东川面条筋道好,回味香,久煮不烂,又香又滑。”这是大多数老餮们对东川面条的评价。

  上世纪末,随着矿产资源开采的限制,多数面条厂开始走下坡路。但东川面条靠着自然赋予的优越条件撑了过来,虽然留有“青山”,但在过去时间里基本都靠手工制作、作坊生产,东川面条的“柴火”烧得并不旺,这也迫使面条加工厂开始转型,逐渐用自动化机器生产,代替产量低、质量不稳定的手工制作。

自动化机器生产的面条具有清洁卫生、外观整齐等特点(9月16日摄)。新华网 徐华陵 摄

  如今,东川当地聚集了多家优质面条生产加工企业,东川面条已开启自动化的生产模式,从筛面到和面,从压面到切面等工序都由机器完成,且所加工的面条具有清洁卫生、外观整齐等优点。

  牯牛山下面条香

  位于东川牯牛山下的昆明回韵食品有限责任公司面条加工厂是近年来东川境内规模和自动化程度最高的面条加工厂之一。

  该公司总经理马赫是一名“90后”,2017年留学归来后回到家乡东川,投身于东川面条生产加工事业。“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东川面条品牌影响力很大(有一定影响力),但是市场占有率很低,我想通过经营理念和思路的创新,助推东川面条在市场中博得一席之地,更好地走向省内外。”马赫说。

烘干后的面条被机器整齐切断,将进入包装环节(9月16日摄)。新华网 徐华陵 摄

  面条加工厂投产之初,马赫除了解决资金问题,还要不断优化面条的生产、品相、口感问题,为此,他从东川当地引进一批具有高级资质的挂面生产人才,同时“走出去”,到河南、河北等省份学习面条生产加工技术,并引进优秀人才参与东川面条的优化和生产工作。

  2018年10月,马赫的面条加工厂新建了一条年产13200吨的自动挂面生产线,从筛面、和面、压面、切面、干燥再到包装,每道工序均配备有自动化专业生产线。

航拍东川牯牛山(9月16日摄)。新华网发(昆明回韵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供图)

  除了先进的设备和优秀的人才,水源也是保障面条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据了解,牯牛山脉岩溶裂隙水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加之独特的亚热带干热河谷气候条件,东川也具备了得天独厚的挂面加工环境。

烘房里一眼望不到头的面条(9月16日摄)。新华网 徐华陵 摄

  “面条好不好就看烘房长不长。”马赫介绍,面条加工厂的烘房长达107米,全时可控,可让挂面品质持续稳定且口感更佳。在烘房经过5至6个小时的干燥工艺之后,挂面就到了最后的包装环节,之后就将销往省内外。

  面条加工带动乡村振兴

  马赫说,从事挂面生产行业4年间,他见证了东川挂面从手工制作到自动化生产的蜕变过程。

  经过多年发展,东川面条已形成产业化开发,系列产品物优价适,深受市民欢迎。当地面条加工企业在进行自动化生产的同时,也吸收周边群众进厂务工,带动当地群众增收,助推乡村振兴。

包装好后的东川面条将销往市场(9月16日摄)。新华网 徐华陵 摄

  目前该公司已和东川区红土地镇达成初步采购协议,每年采购红土地镇农户种植的苦荞600余吨作为苦荞挂面原材料。“我们工厂有21名员工,其中7名是低收入群体,通过在工厂务工,每人每年可实现增收大概3.4万元。”马赫说。(完)

【纠错】 [责任编辑: 范芳钰]
01007021001000000000000001112907131028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