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原创 政务 旅游 州市 教育健康 社会 图片 经济 服务 云南故事 云南青年说风味云南融媒报道

昆明将全面实施“民生小实事”项目

2022年01月23日 09:27:36 来源: 昆明日报

  昆明将全面实施“民生小实事”项目

  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发展 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

  日前,昆明市委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全面实施“民生小实事”项目提高群众幸福感满意度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昆明将围绕群众关注度高、受益面广,贴近居民、贴近生活,群众热切希望解决的惠民实事,整合内部资源、统筹社会力量,快速解决居民群众身边的“小事、急事、难事”,通过实施“民生小实事”项目,推动社会治理过程群众参与、治理成效群众评判、治理成果人民共享,不断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和居民自治意识,努力当好全省基层社会治理排头兵。

  今年形成一批“民生小实事”典型案例

  《意见》指出,实施“民生小实事”项目要在坚持党建引领的前提下,实现以人为本精准服务。同时,坚持群众提议、群众参与、群众受益的理念,建立健全事由民议、策由民定、财由民理、事由民办、效由民评的长效动员机制,推动居民主动自发解决公共问题,让“群众的事群众自己办”“群众的事群众说了算”,实现社会治理从“自上而下”向“自下而上”转变,从“政府端菜”向“百姓点菜”转变。此外,在项目推进中创新工作方式,丰富形式载体,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分步实施,以实施“民生小实事”项目推动治理路径从条块分割向系统治理转变,发展动力从外在驱动向自我发力转变,不断激发群众自治活力,以项目化方式推动基层治理创新发展。

  《意见》明确了2022年至2025年的“民生小实事”项目实施目标。

  2022年:各县(市)区全面推行“民生小实事”项目,有效解决一批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形成一批群众参与解决困难问题的典型案例。

  2023年:深入推进“民生小实事”项目,全面总结经验做法,形成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居民群众自主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

  2024年:深化、细化“民生小实事”项目实施,逐步形成群众的自发行为,擦亮基层社会治理的“民生小实事”项目工作品牌,提升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025年:通过实施“民生小实事”项目,实现群众自治能力有效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显著增强,居民生活品质明显提高,居民群众的认同感幸福感满意度明显提升。

  九大类别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意见》把“民生小实事”项目分为基本公共服务、改善居住条件、群众生活便利、方便交通出行、生态环境提升、丰富文化活动、保障公共安全、民生保障服务和其他群众需求9个类别,充分组织发动居民群众、社会组织、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通过党建引领、民主协商、多元参与、重心下移,快速解决居民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推动政府治理、居民自治和社会协调良性互动,实现民生工作服务民需、尊重民意、体现民愿。

  基本公共服务类:主要围绕群众基本公共服务需求,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短板,促进公共服务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向边远地区和生活困难群众倾斜。同时,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鼓励支持社会力量承接公共服务,倡导建设便民利民服务场景,健全便民服务配套设施,推进养老服务设施、群众休闲场所建设,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实施帮办代办等基础公共服务。

  改善居住条件类:围绕人居环境提档升级展开,重点解决老旧小区基础设施配套不齐全、村(社区)内公共饮水设施老化维修、治安和消防隐患大、环境卫生脏乱差等问题,通过推进老旧院落改造、农村人居环境提升,背街小巷综合整治提升,居民楼道、小区卫生整治提升,公共空间合理利用,防洪排涝设施建设,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等方面小实事,不断改善群众居住生活条件,提高居民生活品质,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群众生活便利类:将围绕休闲、康养、健身、教育等生活性服务领域,培育发展村(社区)服务新业态、新模式,通过实施“15分钟社区服务圈”建设、加大基本便民商业服务覆盖,推动居民生活消费方式由生存型、传统型、物质型向发展型、现代型、服务型转变,为群众提供更美好、更便利的生活体验,提升区域内生活性服务业品质。

  方便交通出行类:围绕群众出行需求推进,对小区(村庄)内及周边道路进行微改造,盘活道路资源,规范交通秩序,合理设置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放区及相关设施,优化空间建设停车场,方便群众停车;规范引导小区交通自循环,疏通小区“毛细血管”;加强道路照明设施建设,保障群众夜间出行安全等,打造“以人为本”的社区循环交通体系,为居民出行创造安全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

  生态环境提升类:主要包括建设美丽社区、美丽乡村,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开展爱国卫生“7+1专项行动”,加强公共空间营造,拆建还绿、留白增绿,通过推进社区家庭养花、农村房前屋后种花植绿行动,动员群众开展美化屋顶、美化院落空间、美化阳台等,建设生态宜居美丽家园,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

  丰富文化活动类:包含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小广场、小阵地,建设居民健身路径,打造老年活动室、儿童活动室,建设文化站、阅读室等,为广大群众提供学习休闲娱乐的活动场所;开展群众性精神文化活动,鼓励群众开展自编自导自演的文艺汇演、戏曲小品、红歌比赛,让群众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保障公共安全类:围绕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重点人员帮扶帮教、基层矛盾纠纷调解等工作展开,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织密群防群治网络,加强智慧安防建设,加强基层多元解纷机制建设,防范化解风险隐患,打造安全、安心的社会环境。

  民生保障服务类:主要包括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延伸村(社区)服务触角,聚焦民生领域短板,从居民就业培训、社会保障服务、社会救助服务、居家养老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方面,实施促进民生保障方面的小实事,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其他群众需求类:包含其他群众关心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如物业管理、噪音扰民、邻里纠纷等群众急需解决的“急难愁盼”问题,做到民有所呼、必有所应。

  《意见》指出,各县(市)区、开发(度假)区要在推进“民生小实事”项目过程中,深入挖掘、培育居民骨干、社区能人、社会爱心人士,畅通群众诉求反映、处置、反馈渠道,完善和创新社会动员、组织群众、议事协商、资源整合、服务群众等机制,建立能人库、资源库、项目库,实行动态管理,推进“民生小实事”常态长效运行。(记者 王姗 通讯员 阳见)

[责任编辑: 刘东 ]
010070210040000000000000011129121310436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