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原创 政务 旅游 州市 教育健康 社会 图片 经济 服务 云南故事 云南青年说风味云南融媒报道

2023年,云南省有色金属产业原料自给率拟达到50%以上

2021年11月02日 09:19:02 来源: 云南日报

  到2023年,全省有色金属产业原料自给率拟达到50%以上

  主营业务收入力争突破5000亿元

云铝生产车间。 供图

  日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官网发布的《云南省全链条重塑有色金属及新材料产业新优势行动计划(2021—2023年)(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明确,到2023年,全省有色金属产业原料自给率(含省外自有资源)达到50%以上,10种有色金属产量突破900万吨,省内就地加工转化率达50%以上,单位有色金属产品创造产值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70%以上,主营业务收入突破5000亿元,支柱产业地位进一步巩固。

  力争建成30家以上

  智能制造示范企业

  当前,云南有10种有色金属产量位居全国前五,铂族金属和锗铟稀贵金属材料产量全国第一,液态金属和钛产业初具规模,但仍存在资源保障能力下降、产业链条不长、技术附加值不高、新材料生产应用不足、集约集群发展滞后等问题,发展质量和效益亟待提升。

  对此,《征求意见稿》从产业规模、集约发展、绿色发展、智能化发展、高端化发展、技术创新6个方面提出具体行动目标。在产业规模方面,铜产业突破800亿元,铝产业突破1500亿元,硅产业突破1200亿元,铅锌产业突破600亿元,锡产业突破400亿元,稀贵金属产业突破500亿元。

  在集约发展方面,中国铜业、云南铝业、云南宏泰、隆基股份、锡控股、贵金属集团等6户龙头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省有色产业的比重达到50%以上。在绿色发展方面,规上有色金属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的比例达到20%以上,省级及以上绿色工厂达到20户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0%以上。在智能化发展方面,选冶、加工环节关键工艺数控化率超过50%,力争建成30家以上智能制造示范企业。

  在高端化发展方面,初步建成中国绿色铝谷、世界光伏之都、稀贵金属新材料产业基地、绿色新钛谷和液态金属谷,有色金属产业产值中新材料产值占比达到15%以上。在技术创新方面,新增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0户以上、制造业创新中心5户以上,研发投入强度达到1%以上,年均新增专利授权100件以上。

  建成国内领先的

  稀有金属新材料产业基地

  《征求意见稿》明确,打造绿色铝产业特色优势,力争铝合金及加工产能达到800万吨以上,推动建设2—3个世界一流的零碳绿色铝产业园。构建绿色硅全产业链优势,力争2022年底前再落地15万吨多晶硅产能,全省多晶硅规划产能达到30万吨;在昆明等州市布局160万吨左右的光伏玻璃生产项目和适度规模的光伏银浆,引导并支持昆明布局建设E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背板项目。

  巩固提升铜锡铅锌传统优势,以昆明、楚雄等地现有铜冶炼产能为依托,加快迪庆、普洱等铜矿山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到2023年底省内铜材转化率达70%以上。推动在云南建设“中国铅锌产业平台”,加快推进金鼎锡业转型升级项目建设,适时关停退出云铜锌业昆明10万锌冶炼产能。通过钛白粉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智能制造项目技改、招商引资引进下游企业等方式,加快培育钛产业新优势。打造稀贵金属新材料产业领先优势,加快推进先导(昆明)新材料科技产业园等一批产业化项目,到2023年,建成国内领先的稀有金属新材料产业基地。

  重点培育和建设昆明(阳宗海)等绿色铝产业集群、昆明(东川、安宁)铜及铜基新材料产业集群等,到2023年底,重点产业集群产值占全省有色金属产业产值比例达80%以上。依托科研院所、高校、骨干企业,开展协同创新,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充分利用“互联网+”,依托“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和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创新回收模式。同时,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应用为核心,开展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发展智能制造。(记者 杨敏)

[责任编辑: 刘东 ]
010070210040000000000000011129121310284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