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 快乐体彩
  • 快乐体彩

曲靖马龙车马碧水库:移民搬迁安置的新时代样本

信息 | 2022年12月01日 11:36:03 | 来源:云南日报

车马碧水库

库区秀丽风光

生活菜园

后扶产业有序发展

水库一角

  曲靖市马龙区车马碧水库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坚持以移民群众为中心,紧扣“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搬迁目标,在国家及省、市、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以及水利部和各级搬迁安置办的共同努力下,搬迁安置工作充分体现民意、民生、民心,“三民工程”推动移民工作高质量进行,成为水库移民搬迁安置的新时代样本。

  尊重民意“搬得出”

  车马碧水库是国家确定的172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是云南省“五网”建设的标志性工程。工程总投资20.95亿元,水库库容1.24亿立方米,于2017年12月8日开工建设,2018年12月26日截流,2019年9月30日大坝封顶,2022年4月1日下闸蓄水。库区征占用土地面积11715亩,搬迁安置513户、2154人,拆迁房屋面积17.67万平方米,建设移民集中安置点9个。

  统规联建是车马碧水库建设搬迁安置的亮点之一,也是尊重民意、真心为民的具体体现。车马碧水库移民搬迁安置工作遵循政府主导、移民主体、市场运作的原则,由乡镇(街道)作为主体,依照法定程序委托规划设计单位采取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移民联合建房的模式,对9个移民集中安置点进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规格管理。

  在马龙区车马碧水库工程建设指挥部的统一指导下,各乡镇(街道)在涉及搬迁安置的村委、村组成立统规联建委员会,联建委员会成员由村民推选德高望重、群众信任的村民担任,代表村民全程参与搬迁选址、价格把控、房屋建设、质量监督等环节,让群众吃下定心丸。

  在新村选址上,联建委员会充分发挥群众基础深厚的“乡亲”作用,积极说服、引导村民科学选址,走农林水综合发展之路,实现移民新村建设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

  在房屋选址和规划上,多次召开移民户主会,广泛听取移民意见,联建委员会成员全程参与权威规划、设计部门选址论证等工作,确保移民新村规划建设既符合政策要求,又体现民心、民意。移民新村规划设计结合当地历史文化风貌,充分体现当地民风民俗,有传承古驿道村落“双马头墙”文化的文河新村,有传承徽派建筑“青瓦白墙”的川洞移民新村……这些新村风貌设计留住了村史,也留住了乡愁。新村设计户型面积从100平方米到300平方米不等,移民群众可以根据实际居住需求自由选择。有的村庄在户型设计上修改了近10次;有的村庄为一个公厕位置就反复选址七八次……但每变更一次,移民就更满意一分,最终实现节约成本、节约资源、最大化发挥房屋使用价值的目标。

  在新村房屋建设上,充分发挥移民主体作用,由移民联建委员会代表移民全程参与公开选择施工队伍,公开招标议价、公开质量监督、公开验收入住。为了建设好自己的新家园,联建委员会成员肩负广大村民重托,不分昼夜盯着施工队,督促其规范使用每一块砖、每一铲沙,确保建设质量过关。

  与群众自建相比,统规联建平均每户可节约成本5万元。工程承包方表示,统规联建降低了建设成本,实现了规模化效益。同时,工程质量除联建委员会监督外,还必须经区级专职部门监管、验收。统规联建避免了群众自建各吹各打的弊端,既能确保工程建设标准和质量,又能最大限度降低成本,实现为移民群众建好房、建放心房的目标。

  注重民生“稳得住”

  车马碧水库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稳步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关键靠“一房三业”的创新实践。“一房”指移民搬迁安置新房;“三业”指旅游业、务工产业和种植养殖业。产业开路,民生至上。将后扶产业前置筹谋,是车马碧水库移民群众“稳得住”的重要抓手。

  2019年,马龙区车马碧水库工程建设指挥部把后期扶持项目与水库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在初设批复的同时编制了《车马碧水库库区及移民安置区后扶产业发展规划》。规划紧扣乡村振兴产业项目建设,充分体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把车马碧水库移民后扶产业融入《马龙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18—2035》中,后扶产业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多维度、跨业界发展。

  结合车马碧水库库区“九曲十八弯”“千岛共一湖”的高原水域秀丽风光,后扶产业着眼移民群众长远发展,重点规划水域餐饮服务业、水域民宿服务业、水上娱乐服务业等,走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龙头(或集体)带动、后扶产业资金入股、移民参与的旅游振兴发展路子,实现一方山水振兴,一方移民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

  “振兴靠旅游、致富靠务工、基础靠种养”是车马碧水库移民的产业定位。务工产业是目前513户、2000余移民群众最重要的收入来源,基本实现户均1人常年在外务工,户均2人就地就近务工,户均务工年收入达4万元。为了做大做强务工产业,服务好移民稳定、安全务工,区指挥部把务工产业作为后扶产业提上议事日程。指挥部联合当地街道、村组,采取“请进来”培训、“送出去”务工的模式,把技术培训送到移民家门口,把务工移民送到工作岗位上。为了服务好务工移民,广大移民工作者帮助移民联系就业岗位,解决务工人员子女就地入学问题,充当务工移民和留守老人、儿童的服务员、联络员、办事员,让在外务工的移民安心务工、放心务工。

  种植养殖业是车马碧水库移民的基础产业。2019年,在曲靖市搬迁安置办的支持下,马过河镇川洞新村实施了总投资308万元的后扶产业项目,发展苹果种植产业60亩。此外,旧县街道文河新村涌现出20余户烤烟种植大户,户均种植烤烟20余亩,成为烤烟规模化种植示范带头村。除外出务工外,车马碧水库移民新村家家户户都养猪、养牛,少数移民还变成了养牛大户,饲养规模超过10头。

  为了更好地建设移民后扶产业,马龙区委、区政府加大对移民新村的项目投资力度,整合项目资金2000万元投入库区建设,通过民族示范村、美丽家园、太阳能、燃气下乡、新型烤房等项目的实施,为库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让移民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深切感受到了党的温暖。

  凝聚民心“能致富”

  车马碧水库征地工作于2018年12月完成,比原计划提前了半年时间;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于2019年4月完成,比原计划提前了一年半时间;移民旧房拆除于2019年12月完成,比原计划提前了一年时间;后扶人口核定登记上报于2019年12月完成,并已获水利部核准,比原计划提前一年完成。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是搬迁安置部门创新实施“三民工程”取得的成果,凝聚着广大移民干部的心血和智慧。

  车马碧水库移民搬迁安置初始规划没有预留群众菜地和规划建设生产用房,这给移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为了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区指挥部在坚持搬迁安置政策不走样的前提下,引导联建委员会采取“一事一议”的方法,在搬迁安置新村户均预留菜园100平方米,让移民种菜自给自足。同时,加盖生产用房100平方米,把牲畜饲养、杂物堆放与人居住房彻底分开。这一创新做法实事求是,深得民心,为建设美丽乡村奠定了坚实基础。

  马龙区委、区政府把库区移民党建工作列入移民工程重要议事日程,牢固树立党建先行、和谐移民的工作理念。区委书记李伟多次深入库区检查、指导工作,多次召开动员大会,真心实意为移民群众解决问题。从移民宣传到搬迁安置,从移民新村建设到后扶产业规划,区委、区政府一马当先,全力以赴。

  旧县街道党工委将党的建设贯穿于移民搬迁安置全过程,做到移民搬迁安置推进到哪里,党的建设就跟进到哪里,切实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搬迁安置优势。该街道大力开展“党员干部进社区”“我为移民办实事”“疫情防控党员先锋岗”等活动,党员干部亮身份、领责任、践承诺、争先锋,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服务移民、感化移民、教育移民、带领移民,使移民群众在短时间内坚定理想信念,融入发展氛围,感受到党的温暖和关怀。

  如今的旧县街道文河移民新村房屋成排,绿树成荫,鲜花盛开,宽敞漂亮的村庄整齐划一,规划有序。搬迁两年多来,这个163户500余人的村庄,已有10人考上了大学,家家户户的孩子都上了幼儿园,尊师重教蔚然成风。村小组长魏宏寿表示,搬迁前村庄环境脏乱差,村民茶余饭后只会坐在村口大树下乘凉聊天、打牌。搬迁后走出大山,住上新房,村民仿佛一夜之间惊醒了,大家都忙着出去打工赚钱、创业发展。去年,村里还申报了省级文明村,成立了全区第一个农村社区物业管理公司,推行门前三包,杜绝村庄三乱,文明之风吹遍移民新村每一个角落。

  旧县街道西冲移民新村是苗族村,全村共25户103人。搬迁后,白塔社区党总支积极引导,帮助移民学技术、找工作,让苗族群众尝到了外出务工的甜头,短短两年时间,西冲移民新村由昔日的打猎村变成了打工村。党小组长王智坤介绍,全村25户村民只有3户没有外出打工,村民王志荣饲养了八九十只山羊、四五十头猪;村民王荣军栽种烤烟18亩,成为种烟大户;自己除了当组长和林管员外,还带头种了20亩烤烟。务工产业富裕了西冲村,家家户户住进了搬迁安置新房、买了小汽车,彻底改变了过去男人打猎女人喂猪、白天喝酒晚上对歌的生产生活习惯。移民搬迁安置让全村大踏步迈上小康之路。

  如今,车马碧水库9个集中移民搬迁安置点基本实现了村村有产业、户户能致富、人人有事做的搬迁目标。王家庄街道黄坝村充分利用美丽新村和近水、亲水优势,探索乡村旅游,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马过河镇川洞村村民大力发展种养结合的产业之路……在车马碧水库移民新村,处处可见“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标语,这是移民群众发自内心深处的声音。(记者 姜定才)

【纠错】 [责任编辑: 念新洪]
010070210010000000000000011130061310680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