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助残综合体”让爱无“碍”——玉溪市江川区助力残疾人共建美好家园

2022年01月12日 17:45:18 | 来源:玉溪+

  2021年11月,由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颁发的“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牌子挂上了江川区残疾人联合会(以下简称“区残联”)的荣誉墙正上方,这每5年颁发1次的领域内最高荣誉成为“十三五”期间江川区深耕残疾人事业的最好注脚,这也是江川区第二次摘得这份国字号殊荣。

  一方金色的牌子,凝聚着5年多来江川区一步一个脚印将党和政府的惠民保障政策深植入土,再加以因地制宜的种种创新之举,催生出的硕果累累。一个触角多而密、覆盖广而全的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残疾人服务网络从建立到健全,走过了艰辛与探索,将一个保障全面、功能多样、服务精准的“助残综合体”建在群众“家门口”。

  这条开拓创新、克难奋进之路迎来了令人期待的前景,“助残综合体”成为残疾人的坚强堡垒,帮助他们走出阴影、消除路障,与全区人民携手并肩共同奔赴在全面小康的大道上,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和红利。

  共享发展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在九溪镇九溪社区已经脱贫的残疾人靳绕生家里,崭新的太阳能热水器沐浴在阳光下,新建的卫生间里有花洒和坐便器,家中原有的房屋也进行了加固。经过危房改造和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后,靳绕生一家享受到更加安全、便捷的居住环境。靳绕生的父亲说:“没有党的好政策,我们都不知道怎么生活下去,现在我们每个月领到的各种补助已经够维持生活,儿子吃药也不要钱,住院有医保报销,还有额外补助,平时他们(区残联)经常送米、油和生活用品来,还帮着我们打扫家里的卫生。”

  通过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村民家中安装了太阳能、护栏、洗漱台等设施,大幅改善了居住条件。

  从烧大锅水到打开水龙头就有热水,生活往前迈的一小步,是幸福感的一大步。据悉,作为几乎已经丧失劳动力的脱贫户,靳绕生自2017年以来享受各种残疾人补助26项,总计1.9万余元。而全区像靳绕生一样的580户建档立卡残疾人,都在政策和资金的帮扶下实现了脱贫,政府的兜底保障为他们树起了生活的信心和希望。

  “小康路上一个残疾人都不能掉队”,是江川区委、区政府的庄严承诺。“十三五”以来,江川区共筹资300余万元为全部持证残疾人代缴城乡医疗保险,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参保率达100%,实现补助全覆盖;差额补助部分残疾人缴纳养老保险;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20余万人次,实现重度残疾人和建档立卡户全覆盖;投入专项扶贫资金500余万元,带领690人建档立卡残疾人实现全面脱贫并得到进一步巩固提升,累计危房改造185户,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206户;资助贫困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子女739人,大中专残疾学生全部纳入扶助范围,实现“送教上门”全覆盖和特殊教育“零拒绝”。

  据江川区残工委副主任、区残联党支部书记、理事长马树良介绍,江川区创新开展基层助残服务模式,通过建设“残疾人之家”、残疾人协会,在每个村(社区)设立至少一名残疾人专职委员、康复协调员、体育健身指导员等方式,确保每一项惠民保障政策应享尽享,并把服务触角延伸到每一位残疾人,为他们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精准化的服务和帮助。以精准需求为主导的“阳光家园”托养服务项目更是把服务送上门、送进家、送到人。

  “阳光家园”托养服务项目主要是对精神、智力重度残疾的人实施专业机构托养,对其他需要帮助的残疾人委托第三方机构上门开展打扫卫生、购置物品、人文关怀等30多项个性化服务。2016年至今投入资金上百万元,让千余人受益。

  除政策的常规补助外,江川区对突发困难和不在补助之列的残疾人给予临时救助,不断扩大保障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截至目前,对500余户残疾人实施了临时救助。

  为防止残疾人残疾程度加重或因病返贫,江川区残联在全市率先组织开展残疾人健康体检。

  为防止残疾人残疾程度加重或因病返贫,区残联在全市率先组织开展残疾人健康体检,重点目标人群为建档立卡残疾人。2016年至今投入资金42万元,组织健康体检2270人次,并为每个残疾人建立了健康档案,为残疾人的健康生活保驾护航。

  助跑添翼 用行动诠释“西畴精神”

  “等靠要”不是办法,实干才有出路,是绝大多数仍有劳动力且不服输的残疾人跟命运的较劲,他们发扬“西畴精神”,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耕耘出一条条致富路,以主人翁的姿态投身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的精彩人生。

  宁海街道大营村的张明顺是江川区的残疾人创业示范户,多年前他从企业下岗,祸不单行,因为一场意外,夫妻俩双双成为残疾人。没有灰心的张明顺在家里养起了土鸡,他坚信靠自己的努力总能谋得一条生路,在艰难的创业初期,他得到各项政策扶持。“区残联的领导和工作人员经常到我家来,了解我的困难和需求,帮我排忧解难,给予我坚持下去的信心和力量。”张明顺说。

  数年的艰苦奋斗迎来了命运的曙光,如今的张明顺已经发展成蛋鸡养殖户,规模虽不大,但年产值达到180万元。家中盖起了新房,家人开起了轿车,张明顺也对未来有了新的期待。

  “残疾人既是全面小康社会的受益者,也是重要的参与者和建设者。对于能够自立自强的群体,我们主要以政策和资金帮扶的方式,提高他们自我发展的能力,并选树省、市、区创业示范户,带动更多的残疾人走上致富路。针对无自主创业能力或无创业方向的人群,我们利用扶贫基地和就业示范点为残疾人安排就业,带动残疾人实现自我发展。”江川区副区长、残工委主任杨军苹介绍说。

  目前江川区共有残疾人扶贫基地2个,残疾人就业示范点3个,其中坐落于雄关乡窑房村的荣程猕猴桃种植基地是全市唯一一个省级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

  荣程猕猴桃种植基地的红心猕猴桃自2018年上市后,凭借良好的口感和稳定的品质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一颗颗红心猕猴桃不仅成为基地创始人苟玉琼的“致富果”,也成为窑房村乃至整个雄关乡的“希望果”。怀着一颗带领大伙脱贫心的苟玉琼以实际行动带动当地广大农户种植红心猕猴桃。其中,发展残疾人种植猕猴桃56户,面积120亩,2022年预计新增30户以上。

  “相较于种植蔬菜,种植猕猴桃的劳动强度不大,对残疾人的限制、要求不高。进入盛果期后,亩产值可达5到7万元,收入十分可观。”苟玉琼介绍说,为了帮助残疾人实现自我发展,荣程猕猴桃种植基地为所有愿意种植的残疾人提供一条龙服务,从免费提供种苗、物资到全程技术指导,再到最后对成果进行统一收购。

  苟玉琼来到残疾脱贫户张新文的田里指导他修枝。

  深冬正是修枝的好时节,苟玉琼来到残疾脱贫户张新文的田里指导他修枝。张新文种植猕猴桃4亩,今年初挂果就实现了1.1万元的收入,让他对致富充满了信心。张新文说:“苗都是他们免费提供的,他们组织我们培训,教我们怎么种植,也经常到地里来指导。没想到收益这么好,我们种出来拉到基地上去,过了秤就能拿到钱了。”

  此外,荣程猕猴桃种植基地目前吸纳了12名残疾人就业,为他们提供稳定收入来源的同时,也为他们缴纳了医疗和养老保险,并教授他们种植猕猴桃的技术,鼓励他们实现自我发展。猕猴桃的成功种植为这片红土地带来了新希望,开辟出一条敢闯敢试的致富路。

  5年多来,江川区扶持建立基地2个、残疾人创业示范户41户、就业示范点3个,带动创业户123户、生产大户138户,扶持发展盲人按摩店8家,并通过政府安置、企业安排、招聘会推荐就业等方式,“十三五”期间实现残疾人转移就业682人,安排残疾人就业428人次,年平均就业率达53.62%。

  以爱赋能 让幸福感落地开花

  冬日的晨光铺满了江城镇的淮源广场,偏居一隅的残疾人体育健身示范点却是最热闹的地方,每日都有很多市民在此锻炼身体。这是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出资在玉溪市修建的唯一一个健身示范点,分室外和室内两部分,室外有28项健身器材,面向全人群开放,室内的15项专业器具则主要用于残疾人康复训练,且配有专业的健身指导员从旁协助。

  位于江城镇淮源广场的残疾人体育健身示范点每天吸引众多市民前来锻炼身体。

  “淮源广场是江城镇江城社区居民休闲娱乐的中心地带,也是残疾人参与社会文化生活的主要场所。示范点的建成不仅可为辖区内的1927名残疾人带来更好的健身康复服务,也丰富了江城社区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江城镇副镇长姚蕾表示,下一步,江城镇将结合社工站建设将精神残疾人康复和心理疏导纳入示范点康复计划,同时继续细化体育健身、康复训练方案,落实训练目标,充分发挥体育健身示范点作用,带动更多的残疾人强身健体,让更多的残疾人得到实惠。

  这只是江川区精准康复服务的一个缩影。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任务之一就是“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残疾康复服务”。残疾人康复服务是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和获得感的重要途径,涉面广、投入大,做实做细服务保障离不开资金、物资、人员等多方面的配置。

  2016年至今,江川区共投入1140万元用于残疾人康复服务,年均增长达24.69%,提供康复服务27056人次,年均服务率达130.23%,为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针对各类残疾人对辅助器具需求的快速增加,区残联通过争取有关公益组织和慈善机构的支持,采购各种辅助器具,尽力满足残疾人需求。几年来为2378名残疾人配置各种辅助器具,适配率达107.85%,基本做到应配尽配,保证残疾人所用物资充足、供给及时、保障到位。为提供更加专业化、常态化的康复服务,江川区形成区级有康复管理员、乡(镇、街道)有专业康复员、村(社区)有康复协调员(聘请专业的家庭签约医生出任)的工作格局,构建起“一竿子插到底”的三级康复服务网络,让广大残疾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康复服务。

  “结合新时期残疾人对智能化发展的需求,我们还专门采购了一批视听读一体机、多功能电子放大镜、电子助视器、电子盲杖、盲人专用手机等智能化辅助器具,让残疾人也能享受到科技带来的幸福感。”马树良表示。

  星云街道的熊满元开着一家盲人按摩店,凭着自己的努力和手艺入选了云南省盲人保健按摩形象店。有了这家店,一家人的生计就有了着落。对于熊满元来说,追求生活中的幸福感成为新的期待。闲暇时熊满元常常拿出智能手机跟其他盲友交流技艺,也常常网上购物、点外卖,出门还能熟练地使用导航。他说:“我的手机里安装了语音读屏App,是区残联出钱帮我们装的,还搞培训教我们使用。以前我们必须依赖家人的帮助才能正常生活,现在可以通过科技手段独立解决问题了。”

  让盲人能够熟练使用智能手机,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是江川区对培训服务的全新探索,由过去的“大水漫灌”转为“精准滴灌”,把残疾人的需求作为培训真正的目标,为残疾人营造更高质量的幸福感。

  反哺社会 奉献感恩的心

  在位于雄关乡的光头强花卉种植园中,一株株玫瑰花含苞待放。这里是省、市、区三级的残疾人创业示范户,种植园的主人张云坤在这里改变了命运,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

  “也曾抱怨过命运的不公平,但是在区残联的鼓励和支持下,我选择勇敢地面对人生,用自己的双手去改变命运。创业至今我得到过很多人的帮助,我无以回报他们,只能把爱心传递下去。”张云坤说。

  从最开始张云坤凭借一己之力帮助孤残弱小,到渐渐吸引很多同道中人与他并肩同行,他们一起成立了江川区善之缘公益协会,长期开展助困、助残、助孤、助老、助学等公益服务活动。协会目前已拥有会员60多名,其中6名为残疾人,还有300多名来自各行各业的志愿者。至今服务孤残人员600多人次,帮扶留守儿童1000多人次。张云坤介绍:“我们每个月都会定时走访慰问那些有困难的人群,为他们购买一些生活用品,帮助他们改善居家环境。也会有好心人向我们提供线索,收到后我们会及时去关注,实施帮扶。”

  除了困难人群,张云坤也关注弱势群体。夏天他们向环卫工人捐赠反光帽,既能防晒还能提高安全性;冬天他们搜救流浪汉,给他们提供棉衣、被子和食物,并积极联系政府相关部门进行救助……点点滴滴倾注着张云坤和所有协会会员、志愿者们的爱。

  张云坤只是这组充满感恩的群像中的一个侧影。他们是发展大潮中的先行者,享受到改革发展、时代进步的红利,他们也担起责任和道义。

  熊满元每天睡觉前,都会用听书机听一听党史。他说:“学习党史,才更懂党的伟大,是党带给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有这门手艺,就用它来回馈社会。”每当有公益活动,熊满元和他的盲友按摩师们总是积极参加,向大家提供免费按摩。

  自立自强的李国江通过种植百合花走上了致富路的同时,不忘带领同村的残疾人摆脱贫。

  九溪镇六十亩村的李国江种着20亩百合花,他的“先富”吸引了很多“取经”人,而他也毫无保留地跟大家分享他的种植技艺和经验,带领村里的残疾人和其他村民实现共同富裕。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征程上,越来越多的残疾人身处逆境、心向阳光、心存感恩,活跃在经济社会发展各条战线,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汗水赢得尊重和未来,他们用爱心彰显真情,用善举诠释担当。

  “残疾人的每一分成功都要付出更多的艰辛,我们唯有把所有的民生保障政策落地落实落细,才能把党和政府特别的关爱和关心送到群众心里,唯有把保障网织广织密织牢,才能保证在小康路上不让一个残疾人掉队,让他们和我们一起生活在同一片阳光下,拥有同样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杨军苹说。(完)

【纠错】 [责任编辑: 邢苏蓉]
0100702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420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