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玉溪市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亮点纷呈,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绩。
在群众体育方面,玉溪市深入实施“六边工程”和“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工程”,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初步构建。一是健身设施不断完善,“15分钟健身圈”在城市社区覆盖率达98.33%,体育基础设施实现乡镇、行政村100%全覆盖,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4平方米。二是健身活动丰富多彩,“红塔区环东近面山自行车赛”、“中国·萨王纳”元江冬季户外运动嘉年华系列活动、通海舞龙等全民健身活动特色鲜明,各县(市、区)基本形成“一县一品”格局,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占总人口的39.9%。三是健身赛事别具一格,玉溪打造了抚仙湖国际半程马拉松、七彩云南格兰芬多国际自行车节等国际赛事。四是健身文化彰显特色,柔力球、龙舟、舞龙等项目在全国大赛中多次获奖,玉溪市还先后获“全国游泳之乡”“全国柔力球之乡”称号。
在竞技体育方面,玉溪市在三方面发力。一是着重强化人才培养机制,逐步建立完善玉溪高原特色竞技体育发展体系,培养高水平竞技后备人才。二是着眼筑牢后备人才基石,完善青少年竞技体育政策保障体系,加强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认定,全面整合资源力量,打造后备人才基地。三是着力强化教练员队伍建设,推行教练员、体育教师“互融互派、双向流动”机制,建立起教练员联系校点和项目、帮扶体育教师工作制度。
在体育产业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积极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通过举办赛事、制定政策等措施加快推进“旅游观光+户外运动+赛事体验+健身康养”发展模式,鼓励支持各种经济成分投身推动体育产业。二是持续完善产业基地和基础设施建设,玉溪市打造了云南玉溪高原体育运动中心、江川星云湖高原水上运动中心、元江低海拔体育训练基地等一批集训、住、游于一体的高原体育训练基地。2021年,玉溪市红塔区获“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称号,澄江市获云南省“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和“体育消费试点城市”称号。三是不断丰富产品业态,以登山、徒步、帆船、自行车为代表的一批康体休闲运动项目加快发展,全市共有国家级体育产业、体育旅游示范单位2个,省级示范精品项目7个,一批区域品牌赛事得到群众认可,推动全民健身运动逐步走深走实。四是大力开展体育招商,近年来,玉溪先后引进社会资本成功举办国际国内赛事20余次,吸引运动员及观赛人员30万人次;组织参展2022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获评最佳组织奖、最佳展台奖。
近年来,玉溪市按照“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原则,全面深化体教融合。
一是强化统筹推进。玉溪市研究出台《玉溪市深化体教融合全面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学生体育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体教融合的目标、要求和实施路径。结合“双减”工作,将学生体育纳入教育教学质量总体评价体系。2021年,玉溪市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达标优良率达55.65%。
二是强化人才培养。玉溪市在全省率先开展市级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认定和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在传统特色学校全面推行体育自主招生并设置教练员岗位,构建起从幼儿园到高中各学段的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三是强化体系构建。玉溪市充分发挥“中考体育100分”引导作用,全面融合青少年和学生体育赛事,逐步构建具有玉溪特色、覆盖8至22岁年龄段、小学至大学各阶段的“三赛一会”赛事体系。
四是强化内生驱动。探索“学校+俱乐部”模式,尝试购买社会体育服务;出台运动员保障工作实施意见,不断激发体育人才内生动力。
近年来,玉溪市培养输送的郭伟阳、师涛、刘浩、李丽等优秀运动员在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上争金夺银,截至目前,全市有奥运冠军1个、亚军2个,亚运会冠军3个,全运会冠军3个,世锦赛和世界杯冠军14个,是全省唯一涌现奥星、亚星、国星“三星人才”的州市。
在人才培养方面,玉溪市坚持“举市体制”,通过健全政策体系,强化队伍建设,逐步构建起相对完善的人才选拔、培养和输送机制。
云南省第十六届运动会是继1998年云南省第十届运动会后,玉溪市时隔24年再次承办的盛会。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场馆技术迈入全省先进行列。本次省运会玉溪新建11个体育场馆。其中,射击馆、高原足球训练基地、游泳馆等多个场馆达到承办国家级甚至国际级赛事的标准。
二是城市形象、文化特色得以充分展示。本次省运会的系列标识——会徽、吉祥物、主题口号、会歌、奖杯等,展示着玉溪独特的人文风情、地理特征、区域特色和时代风貌,生动体现了玉溪人民“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玉溪精神和奋勇争先的体育精神。
三是推动城市面貌加快提升。玉溪市投入3.38亿元资金,实施“一轴两线一核”等工程,城市面貌加快改善,美丽玉溪更具活力。
四是推动体育事业加快发展。本次省运会将办赛、营城、惠民有机结合,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品质、城乡环境、文明程度大幅提升,促进了全民健身蓬勃发展,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数量明显提升,体育消费能力逐步增强。
玉溪市为本次省运会建设了许多新的场馆,在省运会结束后,玉溪市将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原则,发展“赛会经济”,放大“创建效益”。一是充分满足市民健身需求,适宜向公众开放的场馆,最大限度开放,充分满足市民健身需求。二是坚持市场化导向,持续完善场馆产业化运营机制,高效利用场馆设施。三是积极引入常态化训练,加强与国家体育总局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协会、国家队以及各省市专业队的对接,引入常态化运动训练,让好的场馆更好地服务于体育强国、体育强省建设。
玉溪市将以本次省运会为契机,用好国家级“体育产业联系点城市”金字招牌,大力推进“体育+旅游”“体育+装备制造+会展”“体育+康养”产业发展,推动体育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助力玉溪经济加快发展。
一是加快省运会资源开发,以打造体育小镇为重点,统筹利用好场馆资源,吸引企业入驻玉溪科教创新城,争取国内外赛事企业、各类体育培训、训练和赛事落地玉溪;做好“体育+”和“+体育”文章,培育发展各类体育衍生产业。
二是推动高原特色体育产业发展,扶持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影响力的高原特色体育市场主体,大力培育体育消费市场。
三是加快多元化融合发展,以“旅游观光+户外运动+赛事体验”为路径,推动运动休闲、康体度假、赛事观赏、体育节庆和体育训练等业态发展壮大,打造具有高原特色的体育旅游目的地。
四是探索构建“产学研”新模式,进一步加强玉溪体育运动学校与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的合作,培养更多高水平体育人才,积极引导、孵化学生创业项目,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开展体育研学和冬夏令营活动,打造经典研学线路,串联体育场馆、帆船基地、旅游景区、红色资源、博物馆等具有区域特色的内容,丰富“体育+”内涵。
五是孵化电竞产业,将电竞产业融入“全域体育基地”建设,打造能够辐射南亚、东南亚的电竞产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