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强党对教育体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不断提升体育发展水平,全力实施“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工程”,体育已经成为昆明人民最时尚、最青春、最具活力的生活方式。昆明市体育事业发展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群众体育方面,一是基础设施进一步夯实。我们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从“十三五”时期的2.06平方米,提升到2021年底的2.36平方米,并且是在人口年平均增长率2.78%的基础上提升的,2022年我们争取达到2.4平方米。每年市级投入体彩公益金750万元,建设90条健身路径和30个农民体育工程点,现已覆盖超过100个社区(行政村)。城市社区“15分钟体育健身圈”已经初具规模。2021年,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低收费免费开放资金415.22万元,实现了17个公共体育场馆对社会低收费和免费开放,市、县、乡、村四级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基本形成,全市体育场地覆盖率达到93.7%,全民健身的基础设施进一步增加。
二是全民健身品牌活动“量质齐升”。每年举办百人次以上的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150场以上,其中包括一系列品牌赛事。
国际、国内大型赛事主要有“上合昆明马拉松赛”“昆明高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MCC地中海中国(昆明)冠军赛”等,办赛规格、办赛水平都不断提高,如今已成为昆明体育靓丽的名片,成为国际间、区域间交流互动的重要平台。
本地培育的品牌赛事主要有“春城体育节”系列活动,我们将“春城体育节”作为群众体育的一个重点品牌项目进行打造。特别是在疫情期间,“春城体育节”的很多活动都是通过线上方式来进行。“‘昆明地标’穿越城市定向越野挑战赛”“昆明百村三人篮球赛”“昆明大众风筝公开赛”等一系列赛事,民众参与积极性非常高,赛事颇具城市文化特色。
在此基础上,我们指导各县(市)区按照“一县(市)区一品牌”、一个县一个特色的方式或方向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形成了以“五华悦跑”“昆明石林彝族摔跤公开赛”“宜良68道拐自行车爬坡挑战赛”“中国东川泥石流国际汽车越野赛”为引领的县级全民健身品牌系列活动。
三是国民体质监测工作高效覆盖。在全市16个县(市)区全面开展监测工作,监测人数达5.76万人,超5倍完成云南省对昆明市下达的指标任务。
四是全民健身组织快速健康发展。全市经常参加锻炼的人口比例达到40%以上,拥有体育协会49个、体育俱乐部104个,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2.7人。今年,各县(市)区将实现体育总会全覆盖。
竞技体育方面,竞技实力不断增强。“十三五”期间,昆明市在云南省第十五届运动会中续写十五连冠的辉煌,昆明籍运动员在国际级、国家级比赛中获得金牌110枚,成果丰硕。
总体来说,昆明市在群众体育方面优势明显,全民健身的各方面基础条件和氛围已经形成,竞技体育也在稳步提升。
昆明市是云南省省会,所以在加快建设全域体育基地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很多建设项目都在昆明布点。“十四五”期间,我们将重点推动昆明市体育中心、昆明渔浦寒泉高原国际射击射箭基地、昆明启迪冰雪体育中心等项目和体育运动类特色小镇等建设。
除此之外,“十四五”期间,我们规划每年建设体育公园2——3个,已经建成投入使用和部分在建的项目中,五华区文体中心已经建成投入使用,西山区正在建设体育中心,盘龙区规划新建文体双中心,空港经济区规划新建长水体育中心。此外,位于盘龙区长虫山公园附近的麦溪快乐运动基地已于2019年部分投入使用;位于五华区石盆寺郊野公园的科化足球训练基地,目前已完成3块标准11人制天然草足球场地建设,现已对社区大众群体开放;位于昆明安宁太平新城的昆明国际体育运动康养谷项目一期建设正在推进。
2020年9月,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推进体教融合提出了8个方面37项具体措施。昆明市积极探索体育改革,推进体教融合,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是机构合并助推体教融合。在落实国家《意见》的同时,昆明市在2019年机构改革时将体育和教育合并到一起,成立了教育体育局。
二是以课后服务为切入点推进体教融合。体育和教育的融合发展,不仅能够提升学生体质,更重要的是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教会学生“能赢”“会输”。昆明市已经实现了中小学生课后服务100%全覆盖,在此基础上,我们原则上要求实行“1+1”服务模式,1个小时课后作业辅导,1个小时素质教育拓展,前一个“1”可以小于1,后一个“1”不得小于1。
在强化学校主体责任的同时,昆明市继续充分挖掘社会资源,依靠学校场地条件和管理服务优势,高质量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后服务工作,发挥昆明市各级体校以及153家体育类社会团体的专业人才资源优势,将有资质的、适宜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生长规律的体育项目引进校园课后服务,尽可能让每个学生掌握2项以上运动技能。
三是完善赛事体系,促进体教融合。昆明市逐步建立起青少年三级竞赛体系,每年市、县、校三级办赛240余项(次),参与学生达到30余万人次。从中发现选拔体育后备人才,发挥学校体育在提高体育竞技水平中的基础性作用。
四是改革体育教学模式,深化体教融合。昆明市将课内与课后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贴近学生实际需求开好体育课,为学生提供“菜单式”服务,开设“选修+必修”体育课程,实行“走班选课+班级授课”的教学模式。比如:昆明市五华区韶山小学低年级每天开设一节体育课,把体能、田径设为必修课,推出羽毛球、武术、足球等多项目选修课程,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激发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全校学生基本能够掌握2项以上运动技能,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破解“小胖墩”“小眼镜”的难题,儿童青少年近视率较上一年下降了4.1%。
我们将按照相关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扎实推进体育各项工作,努力实现“青少年体育健康发展,竞技综合实力增强,全民健身更加普及,全市人民身体素养显著提升”的目标。
主要是做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不断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二是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三是扩大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四是加强教练员裁判员队伍建设;五是加强社会体育人才队伍建设;六是推进体育对外合作交流;七是推动体育产业特色发展。
我们将抢抓机遇,增强“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助力云南高原特色体育强省建设。
作为省会城市,昆明未来的体育产业发展目标是要形成“赛事引领、特色鲜明、布局合理、融合发展、充满活力”的体育产业体系,重点培育休闲体育、民族特色体育等项目,使全市体育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体育消费市场体系更加健全,体育消费环境更加完善,体育消费惠民成效显现,居民体育消费意愿和能力进一步提高,体育产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为昆明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