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 快乐体彩
  • 快乐体彩

华联锌铟:党建引领提升发展“含金量”

信息 | 2022年11月23日 18:14:27 | 来源:华联锌铟

  近年来,云南华联锌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联锌铟”)采矿车间党总支将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以党建引领提升发展“含金量”。

  采矿车间党总支持续聚焦抓实精细化采矿、精细化配矿、精细化操作、精细化成本管控“四个精细化”工作,从技术、制度等方面深挖制约矿山生产、影响管理效率的问题。通过对采矿工艺进行探索,形成了一套适合自己的精细化开采模式,矿产资源得到高效利用。

纯电改造现场拼图(资料图)。华联锌铟 供图

  近年来,华联锌铟矿山生产能力年均增幅超10%,生产剥离量实现五连涨,采场东、西帮欠剥离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备采矿量由最低时的58万t增长到105万t,实施油缸、履带、电铲电气元件等国产化工作,年创效超1200万元。

  创新人才工作机制 多措并举打造一流的专业技术队伍

  在人才工作方面,采矿车间党总支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多措并举打造一流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和操作工匠人才队伍,为矿山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人才培养显成效(资料图)。华联锌铟 供图

  从“培”字上看,采矿车间党总支围绕公司人才培养的方针、政策,推行把骨干发展为党员、把党员培养成骨干、把党员骨干培养成管理人员“三向培养”模式,培养复合型管理人员。

  从“留”字上看,采矿车间党总支从待遇、感情、文化、发展等方面出发,健全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体系及绩效考核管理体系,强化对人才的人文关怀;开展职工家属实地观摩、亲情助安等活动,努力改善其工作生活、学习培训等方面的条件,解决员工最关心的问题;构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容错纠错的人才培养文化,为员工打造优良的发展平台,激发员工的斗志与进取心。

  从“用”字上看,采矿车间党总支制定了技术、操作团队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拓宽选才“新渠道”,切实将车间需要、岗位需要与人才选拔结合起来,形成合理梯队结构,打造高素质党员、骨干队伍。

  2020年以来,采矿车间党总支为华联锌铟培养了管理、技术人才数十人,如“云岭工匠”、华联锌铟首位“技能大师”王仁冲,各类初、中级管理人员和优秀工程技师、高级工程师中也有多人获得多项省、市级奖项。

  优化生产 既做到“表绿”,更做到“深绿”

  采矿车间党总支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和“双碳”战略,在绿色矿山建设上横向丰富、纵向深化,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资源开采利用的全过程。

华联锌铟矿山绿化见成效(资料图)。华联锌铟 供图

  具体工作中,采矿车间党总支既在矿山复垦绿化、洒水降尘等方面做到看得见的“表绿”,通过组织党员、职工群众完成1000余亩矿山复垦绿化;又通过调整生产工艺流程、优化生产布局、开发与应用新技术、引进新设备等手段,做到全面“深绿”。

采矿车间日常工作情况拼图(资料图)。华联锌铟 供图

  当前,铜街—曼家寨矿区已配置固定喷淋系统开展洒水降尘工作,推进露天矿山粉尘监测系统及智能规划洒水降尘系统,铜曼采场即将实现精准、高效、低耗的智能洒水降尘,实现2.8平方公里的矿区范围内扬尘可控。此外,采矿车间党总支还组织技术攻坚队,完成12辆矿用卡车纯电改造,成为国内首家矿用卡车纯电改造并规模化应用的单位,每年创效约700万元,减少CO2排放约4000余t,预计未来3至5年,采矿车间纯电设备占比将达50%以上。

  创新驱动 推动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的深度融合

  曾经的铜街—曼家寨矿山,被视为“呆矿”“死矿”,生产力水平低,生产装备和生产工艺落后。采矿车间党总支高位谋划党建工作,找准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工作的切入点、结合点,坚持管理创新、科技创新,调动和发挥广大党员和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深度融合。

  2020年以来,采矿车间开展了加油模式优化、无缝交接班、矿山就餐模式改革等创新项目,逐步解决制约矿山发展的瓶颈问题,探索总结出“大型设备在复杂多金属露天矿山高效应用”的生产经验,开创复杂区域采剥生产新模式,解决采场扩帮工程运距远、道路及工作面狭窄、道路坡度大等难题。

露天矿山大型设备拼图(资料图)。华联锌铟 供图

  利用露天矿山平台的品牌优势,华联锌铟与国内一流工程机械生产厂家建立产学研联动的双赢合作模式,大力推动矿山大型设备国产化工作,解决大型矿山工程机械及核心部件的“卡脖子”问题。

  近年来,华联锌铟先后与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广州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内一流工程机械生产厂家建立产品试用合作关系,由工程机械生产厂家向矿山提供15m3电动液压铲、XE900C型液压挖掘机、120t-150t级电动轮矿用卡车等价值6000余万元的工程机械设备试用,组织由党员、技术骨干、技能工匠组成的设备试用攻关小组,总结试用设备在设计上的缺陷和使用中的相关数据,向合作方提供设备试用的第一手资料,助力生产厂家持续改进设备,矿山也节省生产成本1500余万元,实现互利共赢。(完)(刘佶林)

【纠错】 [责任编辑: 邵维岑 念新洪]
0100702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679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