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容易,我们一定要注意安全。”“骑摩托车的要戴头盔,三轮车就不要拉人了,不要害人害己。”锁北村的大喇叭一开播,交通安全广播员播报道路交通安全法规知识的声音便会在村子上空反复回响。
锁北村位于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和姚安县的交界处,是连接多个村子的交通要道,因辖区道路弯多路窄,坡陡箐深,路况条件差,多次发生交通事故。而2021年“交通安全平安村”建设在锁北村的推进,给当地道路交通环境提升带来了契机,教育谈话、宴席打招呼、乡村广播、红榜黑榜、劝导催办、协同共治……锁北村委会因情施策,多措并举为当地村民建起了一条“平安路”。
大姚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民警在锁北村排查道路安全隐患(资料图)。新华网发(楚雄州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 供图)
当面劝强协作 安全环境齐维护
“我们村平均每1.2户人家就有一辆机动车,全村车辆占有率很大。以前村里基础设施不太好,村民的交通安全意识也不强,交通事故时有发生,特别是在没有设置波形护栏的弯道路段发生过多起事故。”锁北村委会党总支书记、主任张杜介绍,2021年6月2日,锁北村开始推进“交通安全平安村”建设,村委会以此为契机,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地熟路熟人熟的优势,认真落实“两站两员”建设,把行政村“两委”成员全部纳为交通安全劝导员,把每个村民小组的小组长聘为交通安全宣传员,并与大姚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大姚县七街派出所和大姚县金碧镇交通安全管理站协同配合,齐心筑牢道路交通安全防线。
万事开头难。作为锁北村交通安全劝导站站长的张杜坦言,刚开始在路面设卡口进行交通劝导时,不被群众理解、受委屈是常有的事,有时候还会发生群众不接受劝导,直接冲过值岗卡口的情况。“刚开始好多群众觉得村委会不应该做这些事情,有抵触情绪。遇到群众不配合的情况,我们会及时和派出所联系请求协助,一同对村民进行劝导。时间一长,村民思想观念开始转变,在我们值岗时也会主动配合。”
除了不定时在辖区路口交汇处、弯道多的地方设点劝导,对有违法行为的村民进行警示教育,张杜还会带劝导员为村民提供“安全上门”服务。
张杜和交通安全劝导员到村民家进行安全教育(资料图)。新华网发(楚雄州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 供图)
张杜说,目前全村在“农交安”APP上登记的有证驾驶人217人,有号牌的机动车261辆。通过“农交安”APP,能核查到全村所有驾驶人的个人信息、车辆维修情况、车辆检审情况和违法行为劝导记录。若通过手机APP得知驾驶人的驾驶证快到期,劝导员会通过微信、打电话的方式提醒对方,若联系不上便会上门提醒,督促驾驶人尽快办理相关事宜。通过这种“人盯人”的劝导方式,锁北村“大安全”的道路交通环境逐渐形成。
广播喊榜单盯 安全意识深入心
如果说设点劝导在村民心中播种了“交通安全意识”的种子,那如何才能让这颗种子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呢?张杜带领交通安全劝导站的工作人员立足村情,利用农村大喇叭宣传安全知识,还采取“红黑榜”的监督形式,形成“人人守交规”的良好风气,让安全出行、文明出行的意识深入人心。
为了让村民听得懂、记得住,锁北村交通安全广播员力求播报内容的口语化、方言化,在广播的遣词造句上花了不少心思。张杜说:“宣传语不能太书面化,好记、好懂又接地气的内容宣传效果才好。”
张杜在广播室播报交通安全知识(资料图)。新华网发(楚雄州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 供图)
村民通过大喇叭广播接收交通安全知识,而在锁北村委会门口的“红黑榜”,则让村民在眼前受到了身边人的教育。据介绍,“红黑榜”每月更换一次,各村民小组登记有车、有驾驶证的村民在一个月内没有交通违法行为的,便会上“红榜”受到表扬;反之,若有村民出现违法行为,就会上“黑榜”。
“每个月榜单更新一次,大家都会站在‘红黑榜’前围观,上了‘红榜’的人就是榜样,上了‘黑榜’的人心里肯定不好受,这样一来也就会自觉遵守交通法规了。”锁北村周段村民小组村民李春平说。
从“黑榜”常驻人员变为“红榜”模范户的心理变化是怎样的?锁北村龙马冲村民小组村民杨平体会最深。因做门窗安装生意,杨平经常骑着一辆三轮摩托车拉材料,以前他交通安全意识不强,经常因超载、不戴安全头盔、不带驾驶证等交通违法行为被劝导员查处,名字也总是挂在“黑榜”上。看着自己的名字在“红黑榜”上被村民们议论,他深感惭愧,下决心改掉了交通陋习,最终成了遵纪守法的模范驾驶人,上了“红榜”。
交通安全劝导员在更换“红黑榜”名单(资料图)。新华网发(楚雄州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 供图)
“‘红黑榜’激励了全村村民自觉遵守交通安全法规,大家都想着上‘红榜’,不想上‘黑榜’,这种想法也自然而然地对自己的行为形成约束,我们村的交通违法现象减少了很多少,今年3月份到5月份,已经连续三个月都没有人上‘黑榜’了。”张杜乐呵呵地说。
打招呼强教育 浓厚氛围造起来
交通安全知识宣传要加强,业务教育培训也不能落下。自2021年6月25日起,村委会每季度都会邀请大姚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的民警来为村民小组长开展常规化的业务培训,同时还会组织本村机动车驾驶人进行交通安全集中学习教育。“因外出务工不能参加学习的驾驶人,我们会通过微信群、QQ群和上门的方式给他们补课,保证集中学习教育全覆盖。”张杜说,举办这样的学习班已经成为村委会的“规定动作”,通过集中学习教育,驾驶人有了一种“大责任”,参与营造良好交通环境的意识越来越强。
民警在对锁北村交通安全劝导站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资料图)。新华网发(楚雄州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 供图)
在对村里的驾驶人加强交通安全教育的同时,村委会也同步推进了“交通安全进校园”的工作。“有时候小朋友回家和父母说一句交通安全的重要性,比我们在路上苦口婆心强调几十句都管用。”张杜表示,通过在校园中放置交通安全知识展板、上安全课等形式,让孩子们掌握交通安全知识的同时增强自身知险避险能力,回家后和爸爸妈妈分享这些知识,通过“小手拉大手,大手拉小手”的影响,人人遵守交通秩序的氛围也逐渐形成。
交通安全劝导员在卡口对摩托车驾驶人进行信息登记(资料图)。新华网发(楚雄州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 供图)
锁北村委会还要求要摆酒席的村民填报道路交通安全“打招呼”登记表,签订交通安全承诺书,在酒席发放交通安全宣传资料,提醒户主和客人注意不得饮酒驾车、车辆不得超员超载、驾乘摩托车要佩戴安全头盔等安全事项,并把这项制度纳入村里的“村规民约”,要求办事请客的村民提前到村委会报备,村委会按时安排专人到村民家“打招呼”,并在门口摆放交通安全提示板。自该项制度执行以来,锁北村未发生过村民参加完宴席出现交通事故的情况。
民警到锁北村的学校进行交通安全知识宣传(资料图)。新华网发(楚雄州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 供图)
锁北村“平安路”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交通设施的增设完善、常抓不懈的宣传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带动……这些都是锁北村建设“交通安全平安村”,打造村民出行“平安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多措并举、多管齐下,让村民摒弃了侥幸心理,在思想上绷紧了安全弦,自觉做文明交通参与者。“现在我们时时刻刻都记着交通法规,做文明出行人。出行平安,家人不担惊受怕,这样平安健康的日子就是好日子。”李春平说。(完)(杨菡 郭东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