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通苑小区垃圾分类积分兑换点(12月9日摄)。新华网发(五华区城管局 供图)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产生生活垃圾。丢弃的垃圾都去哪了?如何让垃圾资源再生,变废为宝?为回应广大网友的关切,进一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有序开展,引导和鼓励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垃圾分类,14日,垃圾去哪儿了——探秘生活垃圾“变身记”直播在五华区垃圾分类示范小区金通苑开展。
直播中,主持人来到金通苑小区,采访居民垃圾分类情况。直播截图
直播中,主持人与昆明市城管局相关人员一同走进金通苑小区、昆明市五华垃圾焚烧发电厂,通过直播镜头直观、形象地向网友介绍垃圾从产生到分类收集、分类投放、分类收运、分类处理的整个过程,展示昆明市生活垃圾分类末端处理情况。
直播中,主持人及嘉宾在金通苑小区,体验垃圾分类积分兑换流程。直播截图
作为《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的举办城市,昆明市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受到广泛关注,当前,昆明市已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基本形成相应的法规规章和标准体系,打造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形成了具有昆明特色的垃圾分类工作经验。
五华垃圾焚烧发电厂(12月8日摄)。新华网 刘东 摄
参照《生活垃圾分类标志》,昆明市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四大类。截至目前,昆明市党政机关实行100%强制分类,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达98.51%,公共场所覆盖率达96.66%。
五华垃圾焚烧发电厂炉反应塔(12月9日摄)。新华网发(郑德鑫 摄)
此前,由昆明市城市管理局主办的“昆明垃圾分类观察团”活动还走进五华垃圾焚烧异地重建项目,30多位热心市民与中央、省市媒体记者不仅亲身感受了现代花园式工厂的风貌,还了解、见证了昆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置的“变废为宝”之旅。
在垃圾分类工作中,昆明市下足“绣花功夫”,全力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置工作,用精细化管理“绣出”了共建共治的新篇章,“绣美”了绿色低碳生态的大环境,“绣活”了群众垃圾分类的源动力。(完)(冯雨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