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原创 政务 旅游 州市 教育健康 社会 图片 经济 服务 云南故事 云南青年说风味云南融媒报道
  • 超级大乐透
  • 超级大乐透

云南省第三批义务教育学校“双减”典型案例

2022年07月30日 11:53:45 来源: 云南省教育厅

  一、玉溪市建制度规范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2022年4月,玉溪市教育体育局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遴选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学校课后服务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了遴选原则、条件和程序,提出了日常管理要求和评估退出机制。《通知》要求非学科机构主管部门通过审核机构办学资质、人员资质、培训课程、信誉实力、办学安全等方面的情况后,遴选区域机构“白名单”。学校制定招选的基本条件和程序,在区域“白名单”范围内进行二次招选,对入围机构和培训项目公示无异议后签订服务合同,方可进入校园充实课后服务。非学科机构属地主管部门须对“白名单”内的非学科机构实行动态管理。学校一般每学期至少组织1次非学科机构参与课后服务的质量评估;对出现未按合同约定派出项目专业师资提供相应服务、不服从学校统一管理,扰乱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项目评估结果差、机构人员出现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情形,学校应终止履行合同;对项目出现安全责任事故、恶意在学校招揽生源、扰乱学校招生、教学秩序的即刻核查清退。同时,参与学校课后服务的非学科机构人员须具有与教学内容相对应的从业资格证或职业(专业)能力证明,一般不超过学校课后服务参与人员总数的50%。培训项目收费纳入代收费范围收取,收费标准要明显低于机构在校外提供同质服务的标准。参与学校课后服务的非学科机构或个人不得在合同规定之外收费,也不得委托家长代收费。

  二、昆明市五华区探索研究作业设计“加法”助推“双减”工作落地见效。一是组建12个学科项目组。五华区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院设立“五华区义务教育作业设计与实施”研究项目,并组建项目领导小组和实施小组,对中小学各学段学科作业设计进行了梳理和研讨。二是评选近1300份作业设计。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开展中小学教师作业设计案例竞赛活动,中小学教研员采用“核心团队、项目学校教师、全区教师”三级培训的方式,对各学科教师开展赛前培训。经过对近1300份作业设计的评选,最终评选出23所优秀组织学校,36个优秀组织教研组,一等奖作业案例400多份,二等奖作业案例800多份。三是变枯燥练习为主动探索。通过制定科学、合理、持续的“长作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如高新一小教育集团经典校区数学教师设计了《三年级:年、月、日里大有可观》的“长作业”,教育引导学生查找近10年的日历,观察寻找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并发现其背后的秘密。

  三、昆明市盘龙区以教育评价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盘龙区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抓手,推进实施“多维度构建教师评价体系”、“全过程强化教师专业发展”、“重点性培育领头雁队伍”、“推广式促进教育质量均衡”等四大举措,实施教师专业发展评价,强化评价结果运用,有效实现了教师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一是多维度建立教师评价体系。精准制定教师评价指标,有效规范评价数据标准,搭建智能化教师评价系统,实施教师综合评价。二是全过程强化教师专业发展。强化教师评价结果运用,根据评价发现的主要问题,采取一系列干预行动,充分发挥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作用。实施“教研内涵发展行动”,解决教师专业发展的共性问题。持续实施“教师三力提升行动”,解决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实施“教师发展报告研制、解读与评价支持行动”,解决教师专业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三是重点培育领头雁队伍。将区内35个名师工作室全部纳入工作室空间统一管理。搭建名师工作室过程管理平台,探索研修系统支撑下的学科数字化教研。四是推广式促进教育质量均衡。打造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库,推广先进管理模式,推广优质教学成果。

  四、昆明市西山区创新“互联网+”助力“双减”和教育帮扶。一是“1+N”打造高效课堂。每学期固定课表,以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为主,以每周60余节互动课稳步推进,精心备课、共教共研,形成城乡教师教学共同体,创建“1+N”城乡远程同步互动课堂和优质资源共享模式。通过班会活动、少先队活动等,加强教师、学生多主体互动,构建“1+N”城乡帮扶发展模式和课堂文化差异交流模式。二是“1+N”智慧教育平台助力教师专业发展。利用云平台储存授课视频、课件资料以及学生的学习数据,供授课教师随时进行回看和教学反思,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纵向诊断和评价。组建名师网络工作室,共享名师智慧;开展“教材培训”“复习指导”“作业设计”等多种形式的线上专题教育,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三是“1+N”5G第二课堂提升课后服务水平。城乡学校结对开展课后服务,通过学生交流互动或网络直播,实现地域文化之间的双向流通。为家校社三方主体提供可共同使用的信息平台,学校在平台端上传学生在校信息和学习数据,家长通过手机端查看学生状况,实现信息共享协同育人。

  五、昆明市官渡区开启“图书馆+学校”阅读新模式。官渡区图书馆通过“图书馆+学校”模式,在西南大学官渡实验学校建立了第一个校内分馆。分馆藏书量可达12万至15万册,其中有课内辅导资料,也有天文、地理、自然、社会等门类的课外读物。分馆建立后,图书馆的优质图书资源为学生送去丰富多彩精神食粮,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双减”工作开展以来,该校不断加强学生道德素养、科学素养、艺术素养以及人文素养的培养。其中,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方面,主张“走万里路,读万卷书”,打造了从小学入学到高三毕业的文学经典诵读体系。借助图书馆的作用,通过上阅读课、为学生办理借书卡等多项措施,扩充学生阅读面,养成阅读陪伴终生的好习惯。

  六、昆明安宁市开展“暑期免费托管班”缓解家长看护难。7月11日,安宁市“暑期免费托管班“全面开班。本次暑期托管服务将持续一个月,在每周的工作日开班,家长可直接联系学校报名,主要有美术、体育、科普、作业辅导等课程。安宁市教育体育局还发动50名党员志愿者,与各学校专业老师一起陪着孩子们学习、玩耍,帮助孩子度过快乐、充实的暑假时光。自进入暑假以来,安宁市昆钢一小、昆钢实验学校、安宁实验学校、安宁一小、安宁中学嵩华校区同步启动学校暑期免费托管服务工作,解除家长“看护难”、“接送难”的困扰。如安宁市昆钢一小将50多名学生按照年龄大小分成两个班级,不仅让孩子们看书、写作业,还开展了唱歌、剪纸、户外体育等活动。

  七、昆明安宁市率先推出“中小学生免费公交IC卡”解决学生出行难。自2022年7月起,安宁市在全省率先推出“中小学生免费公交IC卡”,全市中小学生可免费乘坐市域公交车。首批已办理完成中小学生免费乘车数字公交IC卡7135张。自2021年6月份开通“家校直通车”以来,已覆盖9个街道开通16所学校共计44条线路,日均接送学生4800余人次。中小学生免费乘坐市域公交车,是安宁市政府今年承诺的“十件民生实事”中的一项举措,也是落实安宁市“城乡交通一体化示范县”的具体行动。此举让安宁学子求学路更加方便快捷,实现上学、放学、出行“零开支”。

  八、保山市昌宁县教育体育局三条主线凝合力家校携手促“双减”。一是强化家长培训,切实解决“观念不新”的问题。274所中小学搭建家庭教育服务平台全覆盖,面向全县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创新家庭教育培训形式,充分借助县乡工会、妇联、社区等,每周组织开展家庭教育讲座及亲子活动宣传“双减”政策,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高度融合。拓宽家庭教育培训渠道,积极推进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工作,邀请优秀家长入校普及育人理念,累计开展家庭教育公益讲座300余场,受益家长5万多人。二是增进家校交流,有效疏通“渠道不畅”的问题。深入推进教师家访活动,积极邀请家长参与管理。扎实开展家长会、家长课堂、家长“进校园”等活动。持续拓宽家校沟通渠道,每学期组织召开校长、师长、家长“三长”见面会,倾听家长声音。三是深化家校合作,全力破解“执行不力”的问题。利用各类媒介,大力宣传先进育人理念,携手抵制校外违规培训。积极搭建亲子互动平台,大力推进亲子“十共”活动,共建学习计划、共读经典书籍、共撰心得体会、共商成长规划等。健全激励保障机制,评选表彰“书香家庭”“育人模范家庭”“尊师重教家庭”等,营造共同成长、共促“双减”的良好家校共育氛围。

  九、玉溪市峨山县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助推“双减”落实。峨山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成立于2018年9月,通过系列培训、讲座、个人咨询和团体心理健康辅导等方式,让教师、家长和学生健康有效沟通,以心理健康教育有力推动了“双减”落地。一是探索特色课后服务。开展学生专注力、记忆力、高效阅读、表达能力、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情绪管理等方面的训练,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开展教师培训活动,提升学习力、思维力和操作能力。开展家长培训,让家长了解政策和学校工作,让学校了解家长和学生需求并改进提升课后服务。二是探索师生“幸福课程”。举办玉溪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培训、家庭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和峨山县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竞赛等活动,开展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教师成长系列讲座,引导教师成为幸福的教师、培育幸福的学生。三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开展十个“积极班会课”全县中小学校菜单式巡讲,有序、有效、有指导地推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通过与玉溪市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深圳幸福家家庭教育研究院心理健康教育团队等心理专家合作,搭建多元渠道,拓宽多种形式,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十、红河州开远市打造特色课程让课后服务更丰富。开远市利用地域特色,将乡土文化、体育特长等融入学校课后服务,助推“双减”走深走实。一是扎根乡土,构建特色课程。结合开远“火车拉来的城市”“生态宜居之城”“兵城”等地域特色,指导各校按照“一校一品”“一校一特色”推进课后服务课程体系建设。全市学校切实形成小学、初中学生每天校内外3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学校开展不低于5项体育兴趣社团活动。课后服务特色课程开设学校100%全覆盖,建设乡村学校少年宫6所、校园劳动教育基地200余个、社会实践教育基地13个,拥有劳动教育专职教师5名、兼职教师876名,直接受益学生6231人。二是社会共育,补齐学校短板。协调公安、卫生、文旅、社会团体、乡镇等资源充实课后服务师资队伍,开设“我是小小法治宣传员”“卫生健康进校园”等课程,邀请市摄影家协会、市书法家协会等开办摄影、书画等特色课程,邀请“霸王鞭”“烟盒舞”“仆拉刺绣”“甜藠头制作技艺”等非遗传承人传授技艺,学校课后服务同社区教育有机融合,让课后服务逐步成为“素质教育第二课堂”。三是校际联动,形成优势互补。按照“强带弱、城带乡、大带小、公带民”总体思路,每年投入60余万元提升“快乐暑假”课后兴趣班服务质量,组建8个片区协作型单元,覆盖全市33所小学、60个小学教学点、12所初中;充分发挥全市23个名师工作室互助帮教功能,形成教师“走教”机制,实现优质师资捆绑片区共享。按照教师个人意愿及捆绑片区统筹安排,每季度向薄弱学校选派随岗锻炼教师。各学校以足球操、勤工俭学劳动基地、经典传统文化、校园足球、非遗文化传承、戏曲进校园等为特色,逐步形成内涵丰富的课后服务体系。

  十一、大理州巍山县“七聚焦”推进“阳光双减”落地见效。一是聚焦提升作业管理水平。严控书面作业总量,通过不断创新作业类型方式,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严禁布置重复性、惩罚性作业。二是聚焦作业设计指导。开展作业设计培训与教研活动,定期组织优秀作业评选与展示,积极构建优质作业资源共建共享平台。三是聚焦作业批改要求。利用课堂教学、课后服务时间加强学生作业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时间管理能力,指导学生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初中学生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布置作业教师全批全改,不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四是聚焦主体责任履行。严格执行本校的作业管理细则,发挥年级组、学科组作业统筹协调作用,加强作业全过程管理,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五是聚焦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公示监督标准化。对全县培训机构实行“一承诺两公开五公示”标准化管理,即签订《巍山县民办教育机构规范办学行为承诺书》,做到“十不准”。六是聚焦开展课后延时服务。“一校一案”确保课后服务工作落到实处,做好人员调配、服务时间、内容安排等相关保障,实现了开展课后服务的学校、有需求的学生两个“全覆盖”。七是聚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化教学改革,落实“五育并举”,推进教育质量科学评价体系构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十二、普洱市思茅区狠抓基层党建促教育教学提升。一是突出党建引领,核心作用发挥更加有效。推动工作机制重塑,坚持把区教育体育工委班子联系指导学校党组织、督学挂牌督导学校和党政班子驻校蹲点三者有机融合,每周至少驻校蹲点1次,有效实现联系学校全覆盖、工作督促指导全方位、服务基层发展全过程。推动“双减”落地见效,定期听取“双减”工作汇报,多次召开党政联席会研究“双减”工作有效措施,及时制定课后服务收费政策。二是压实主体责任,从严治党目标更加明确。科学明标定责,坚持以“五大工程”为统领,以项目化管理为落脚点,全面实施“5+N”党建工作模式,以高质量党建撬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聚焦目标落实,优化评价考核,坚持把党建工作与全局工作同规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有效破解党建与业务“两张皮”的问题。三是夯实思想根基,推进以学促干更加紧密。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坚持领导干部引领学,组织54名基层书记、校长开展“同上一堂思政课”97节。结合“惜岗位,转作风,争先进”及“向张桂梅同志学习·办人民满意教育”两个专项行动,组织3528名干部职工参与岗位描述、个人剖析,组织4519名教师进行师德承诺宣誓,开展向张桂梅同志学习专场91场次。四是提升运行水平,让抓党建工作更加有力。通过党支部建在年级、党小组建在学科、党员示范岗设在班级等措施,持续深化“党建+教育”实践深度融合。不断提升“两个覆盖”质量和“一校一品”水平,坚持党建文化与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工作,与学校文化、教育教学相结合的“三结合”模式。

  十三、普洱市澜沧县“党建+”落实“双减”政策、“三个精准”做优课后服务。一是做实前期精准施策。党组织牵头,学校制定“一校一案”的课后服务方案,采取线上问卷+入户走访等方式,问需学生和家长,对场地设施、社会资源、教师专业特长等进行摸排建档、匹配需求。党组织发动,聘请退休教师、社会专业人员、非遗传承人、民间手工艺人及文艺、体育专业人士等,组建社区、教师、家长三支志愿团队,通过组织联建、活动联办、资源联用等发挥各级力量优势,扩宽志愿服务模式。各学校党组织因校制宜,注重务求实效,把课后服务作为解决家长“急难愁盼问题”的重要民生工程,探索出以“四有四分”“六步法”“123”等创新做法,切实履行好“让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的主体责任。全县各学校共召开家长会、家委会115场次,发放调查问卷13000余份,组建服务团队58支。二是靶向发力精准服务。各校立足“5+2+N”模式,以党组织牵头,党员教师带队,以作业辅导和素质拓展活动为主,开设“课后服务超市”供学生“自助下单”,有音乐、画画、茶艺等“爽口菜”,人工智能、机器人编程等“创意菜”,民族手工艺品制作、剪纸、陶艺等“传统菜”,点“餐”到校丰富课后服务内容,确保减负担、提效率。用好用活“请进来、走出去”机制,依托乡土资源、实践教育基地、劳动课程体系等,定期开展少年宫、红色研学、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等活动,通过引导学生用好线上服务平台、组织在线互动交流、遴选部分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供学校选择等方式,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组建党员教师志愿服务队,把残疾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子女等作为重点,通过开设“家门口”课堂、“课堂搬入社区”“教师敲门行动”等形式,在周末、假期延伸服务链条,确保服务实效全覆盖。目前,全县共开设课后服务72个社团活动,60个特色班。三是紧扣成效精准考核。各学校开列教师服务清单,组织教师按时填写《课后服务学生考勤记录表》,逐一对照分批落实,并将参加课后服务的表现应作为职称评聘、考核奖励的重要参考,实现教师在服务岗位“大练兵”。澜沧县民族小学根据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的要求,推出一场 “智趣双减,众虎出巡”十二生肖童话森林为主题的期末考试,课本上的知识摇身一变,成为了趣味闯关中的小主角。县教育主管部门秉持公开透明原则,适时开展课后服务工作经验交流,对各项服务成果,进行满意度测评,学生及家长全程参与,确保“对服务过程可追踪、对工作实绩可考核”,不断规范校内课后服务工作。目前,全县共有24493名学生和家长参与满意度问卷调查,满意度均达98%以上。

  十四、红河州红河县党建引领促“双减”落地。一是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把落实“双减”政策作为“为民办实事”的具体举措,依托“课后服务5+2”新模式,切实加强对学生作业、睡眠、手机等管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发挥党组织在学校管理中的核心作用,带领全体教职工深入解读相关政策规定,并根据各个学校实际情况调整学生作息时间、课后活动、作业管理、考试管理等各项教育教学常规,确保“双减”工作部署到位。二是有效实施“课后服务5+2”。结合教师专业特色,不断推陈出新开设音乐、美术、书法、体育、劳动、诗文朗诵、演讲、科学、手工、刺绣、扎染、棋艺、舞蹈等特色拓展课程,为学生提供课后“1小时作业辅导+1小时兴趣培养”的“一站式”服务,让学生自由选择一个或多个兴趣课程来学习。三是发挥党员示范作用。各学校党(总)支部率先引导党员教师主动亮身份、做表率,带头上示范课,辐射带动每一位教师。目前,全县中小学教师100%参与课后延时服务,凝心聚力推动“双减”工作向纵深发展,切实做到减负不减质,让学生能够在“双减”政策的阳光雨露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十五、迪庆州维西县多措并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一是教育体育局“五个定期”加强管理。各股室长按照职能分块包干,各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与包干领导挂钩,每月至少深入各学校一次,进行调查研究,出谋划策,解决突出问题;定期到所包学校听评课,进行课堂教学指导,促进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坚持教研员和名师工作室人员定期指导服务;定期举行现场会,安排优秀校长交流发言作经验介绍;定期组织义务教育阶段各年级的质量检测,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二是学校建立“三坚持、三深入”制度。学校领导及班子成员坚持听评课、坚持参加教研组活动、坚持参加教学质量分析会;深入学校、深入课堂、深入学生,掌握第一手情况,了解教学动态,适时指导,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和质量的提高。三是注重过程管理和教师队伍建设。开齐开足各门课程,开展教研共同体协同提升项目,加强校本教研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加强学生管理,注重养成教育,编写本校学生养成教育手册,建立学校、学生、家长联动机制,坚持因材施教。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师德师风,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加强教师培训。四是强化质量监控和督导考核。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学生学业情况进行及时跟踪监测,严肃考风考纪,确保质量监测结果的信度和效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县教育体育局每学期对各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指标。

  十六、曲靖市马龙区率先探索创建“双减”示范学校。马龙区以创建“双减”示范学校为抓手,有力有效实现“双减”“双升”。一是制定“双减”工作实施办法明确具体要求。围绕课后服务高品质、教育教学高质量的“双高”工作思路,立足让每一个生命绽放精彩的目标,进行顶层设计,系统擘画“双减”落地“路线图”,整体构建教体系统“双高”教育新样态。二是制定考评实施方案明确示范创建标准。考评内容为政策宣传、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提升课后服务质量、提升教育教学质量4个方面,包含学校制定落实作业管理办法情况、建立校内作业公示制度情况、制定落实课后服务方案情况、兴趣小组(社团)组建和活动开展情况、课后服务收费规范情况、考试次数规范情况等16项指标。三是示范创建取得明显成效。2022年5月至6月,区教育体育局组织义务教育学校所有校长进行实地考评。经考评,全区44所义务教育学校中,25所考评为区级“双减”工作示范性学校,19所考评为区级“双减”工作合格学校。目前,该区的课后服务丰富多彩,校园充满生机和活力。活动内容包含了阅读、书法、音乐、美术、体育、劳动6大类,每校开展的项目都在10项以上,最多的开展了34个项目,有效落实了素质教育,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十七、文山州麻栗坡县“绿书签”助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2022年5月,麻栗坡县各中小学以“护助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拒绝有害出版物及信息”为主题,开展“绿书签行动”系列宣传活动,引导少年儿童抵制有害出版物和信息,为少年儿童绿色阅读筑起了一道“防护林”。各中小学结合“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主题,通过主题班会、班级黑板报、手抄报、绘画等方式,利用班级微信群、校园广播,向家长推送知识产权的相关知识,师生共同携手自觉抵制盗版制品和不健康读物,增强维护知识产权意识。成立图书清查专项小组,建立图书审查长效机制,规范图书管理,把好入口关,防止问题读物进校园。同时,通过读物管理四步法,即“严格审核把关、形成推荐书目、养成阅读习惯、延伸亲子阅读”,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多措并举为学生推荐好书,保障阅读实效,提升阅读能力,切实发挥好课内外阅读的育人功能,努力打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书香校园。自“绿书签”活动开展以来,“全民阅读”在麻栗坡各中小学掀起热潮。在学生群体中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分享、经典诵读等,让学生们以好书为友,在阅读中启智明理、增长知识,激发爱国热忱和阅读热情。在教师群体中开展读书交流会,志愿教师通过广播站分享好书,引领青少年儿童读好书。开展家庭亲子阅读活动,针对不同人群的个性化需求,分类推介优秀文学作品、历史读物、科普和普法读物等,使“全民阅读”活动入心、暖心,共同为青少年成长保驾护航。

[责任编辑: 刘东 ]
01007021001000000000000001112912131064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