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环抱中的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牛街彝族乡大窝潭村,层层土地沿着山势蜿蜒而下。烟农鲁加保正站在田垄间,仔细查看烟后作物水晶豌豆的长势,翠绿的豆苗在朝阳下焕发着勃勃生机,与远处刚出土的大麦嫩芽相映成趣。
大窝潭村是一个彝族聚居村,坐落于群山之间。近年来,大窝潭村因地制宜,既守稳烤烟、玉米种植等传统产业,还积极发展核桃种植、松子、养蜂、养肉牛、养土鸡等高原生态产业。
航拍弥渡县牛街彝族乡大窝潭村(10月30日摄)。
鲁加保是有着近30年烤烟种植经验的烟农,他亲身见证和参与了烤烟产业机械化、规模化发展的深刻变革。“我们村土地零散,车子也难进去,以前耕种都是靠人力,效率也不高。”鲁加保回忆道。
如今,全村实现了耕地、理墒、起垄、滴灌等环节的大面积机械化覆盖。烟草部门还提供机耕补助、抗旱补助、滴灌补助等惠民政策,推广育苗、移栽、病虫害防治、烘烤技术等方面的专业服务,为这个偏远山村注入了新的发展动能。
今年,鲁加保种植的15亩烤烟采用全程半机械化作业,采收后还种植了5亩左右的水晶豌豆。这种“烤烟+水晶豌豆”的种植模式,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又增加了经济收益。
鲁加保正在查看豌豆长势(10月30日摄)。
最让鲁加保感慨的是村里延续的互助传统,“我们村子都是互帮互助的,每到烤烟季节,晚饭后,全村男女老少都会主动来我们采烟农户的家里,帮忙编烟入炉。”鲁加保介绍。
除了烤烟产业,鲁加保还积极拓展增收渠道。他还从事水晶豌豆收购工作,全村95%的水晶豌豆都会交售给他,随后销往周边乡镇。同时,他还种植核桃和松子,每年能增收2万多元。
“现在科技的普及为山区农业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在群山之中,我们通过多元发展也找到了增收之路,生活一定会越过越好。”站在生机盎然的田埂上,鲁加保的话语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