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由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红河综合试验站、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主办,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以下简称“蚕蜂所”)承办的“云岭农科智汇活动——云南蓝莓蜂授粉技术交流现场观摩活动”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举办,观摩活动旨在推广“蜜蜂授粉+绿色防控”关键技术,发挥蜜蜂生产资料功能,推进蜂授粉生态应用融入农业生产高质量发展,助力云南高原特色蓝莓产业高质量发展。来自全国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的产业专家、学者和代表150余人参加。

会议现场(11月26日摄)。
围绕活动主题,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彭文君、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副首席郭媛、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研究员黄家兴、安徽农业大学教授余林生、山西农业大学研究员马卫华分别作了《蜜蜂授粉是现代农业的关键环节》《蜜蜂授粉技术推广问题思考》《蓝莓蜜蜂授粉技术》《化学农药对蜜蜂的暴露特征及风险防控》《长链非编码RNA在意大利工蜂短期热应激中的调控作用》等专题报告,介绍了蓝莓蜂授粉方面的实践经验与研究成果。
在蓝莓授粉基地示范现场,中华蜜蜂、西方蜜蜂、熊蜂的蓝莓授粉试验示范有序开展,参会者可近距离观察蜜蜂授粉的行为过程,直观感受这一“农业之翼”带来的显著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据介绍,蒙自市应用蜂授粉技术后,蓝莓坐果率较以往提高6.63%,浆果重量增加25%,成效显著。

现场观摩(11月26日摄)。
云南是全球最适宜蓝莓生产的地区之一,贡献了约占全国30%的蓝莓产量。大棚种植缺少授粉昆虫,蜂授粉需求旺盛,每年10月至次年3月蜂群需求预估超20万群,产值超1亿元。
近年来,蚕蜂所依托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红河综合试验站和国家蜂业质量提升行动,开展农作物蜂授粉效果评价,为农作物蜂授粉技术提供科技支撑服务,在云南省8个州(市)12个县(区)建立了千亩连片蜂授粉示范基地10个、百亩连片蜂授粉示范基地2个,培育16家蜂授粉社会化服务组织,示范授粉蜂群1.30万群,推广蜂授粉作物1.50万亩。同时,举办蜂授粉技术培训13期,培训蜂授粉技术服务人员及种植户1280人次。2024年,云南省蜂授粉技术服务总收入超8000万元,带动农作物增收超8亿元,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