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勐拉镇边境线上,勐拉司法所立足边境实际,以“双语”普法破除语言壁垒,从法律咨询到纠纷化解,从法治宣讲到权益守护,勐拉司法所将法治力量融入边疆治理各个环节,用专业与温暖守护边民日常,成为边境线上坚实的法治守护者。

勐拉司法所在翁当村开展普法宣传(2024年1月8日摄)。勐拉司法所供图
双语护航:织密跨境务工权益防护网
勐拉镇边民往来频繁,跨境务工是当地家庭重要经济来源,但语言障碍、法律差异、维权不畅等问题一直困扰着他们,勐拉司法所将保障他们的权益视为维护边境稳定的关键,主动前移法律服务。
司法所联合法庭、人社、派出所等部门,依托“普法进万家”“家长夜校”等志愿服务平台,深入边境村寨、联防所、用工单位,用通俗语言讲解“跨境务工人员法律风险提示”等知识。在纠纷调解中,勐拉司法所建立“跨境纠纷快速响应机制”,今年1月14日,外籍务工人员杨江诗夫妇因工资问题与所在公司发生纠纷,勐拉司法所联合勐拉法庭通过“四室合一”平台,邀请“双语”调解员参与,最终促成双方达成补偿协议,用专业服务搭建起跨境务工“法治桥梁”。
温情服务:破解跨国婚姻治理难题
边境跨国婚姻普遍,婚姻登记、子女户籍、财产归属等问题复杂,处理不当易引发矛盾。勐拉司法所将服务跨国婚姻家庭作为和谐边境的重要抓手,深入摸排建立信息台账,把“边境法治课堂”融入“家长夜校”志愿服务平台,邀请法律专家、民政干部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及出入境法规,提升当事人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
2022年6月24日,一对跨国夫妻离婚时,因子女抚养和财产问题争执不下。勐拉司法所调解员兼顾双方诉求与文化差异,以未成年人权益最大化为原则,制定切合双方权益且符合法律法规的子女探视与财产处理方案,经过多次面对面调解和反复修订方案,最终促成双方签署协议。此外,勐拉司法所联合派出所、民政、妇联建立跨国婚姻“一户一档”,邀请傣族调解员用“双语+习俗”普法,让服务更具温度。

勐拉司法所带队到翁当村赶街天开展普法宣传,发放宣传物品(5月12日摄)。勐拉司法所供图
法治惠民:守护边民幸福生活
“上门办案还普法,太贴心了。”此前,勐拉镇某足疗店2名外籍员工被拖欠工资,勐拉司法所联合勐拉法庭开展巡回调解,高效化解纠纷,赢得当事人称赞。此外,勐拉司法所还联合派出所、宣传办、综治中心等利用赶集日开展街头普法。今年以来,勐拉司法所开展普法宣传82次,发放资料48112份,使12627人受益,就地指导、参与成功化解各类纠纷266件。
针对农村借贷口头协议易引发纠纷的问题,工作人员入户指导村民规范签订书面合同30余份;在中小学设立“法治课堂”,通过“模拟法庭”“案例讲解”等形式覆盖学生2000余人次。(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