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昆明市滇池高原湖泊研究院联合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引入AI自动化监测技术,系统性开展滇池鸟类监测工作。
红嘴鸥已连续40年到滇池越冬,目前数量稳定在4万只以上,是滇池重要的冬候鸟。对其种群动态进行精准监测,对理解区域生物多样性及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监测系统融合固定摄像头、无人机巡查与人工实地核查,实现了对滇池红嘴鸥等越冬候鸟迁徙时序、种群分布与数量动态的高精度识别与记录,为候鸟保护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数据支撑。
该系统由监测摄像头和识别设备组成。监测摄像头用于实时抓取鸟类影像,而具备算法和算力的智能识别设备则对影像进行分析,完成物种识别和数量统计。在昆明市滇池高原湖泊研究院的监控室内,电脑屏幕可实时显示水鸟动态,并自动标注物种信息。
据介绍,该技术在鸟类监测应用中展现出长时序、高效率、强实时性的特点,显著提升了观测工作的系统性与科学性。
今年冬季,昆明市滇池高原湖泊研究院将持续在红嘴鸥重要分布区运用该技术,开展鸟类智能识别及数量统计,加强对红嘴鸥种群动态与栖息行为的长期跟踪,为滇池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决策提供技术支撑。(完)
【纠错】
【责任编辑:李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