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云南保山隆阳区永盛街道盛家社区的田野里生机盎然,连片的高标准农田中,烤烟采收已结束,甜糯玉米迎风而立,田间地头处处是村民忙碌的身影。近年来,盛家社区以村组织领办集体经济为抓手,大力发展多元化产业,不仅鼓了村民的“钱袋子”,也壮大了集体经济,走出了一条强村富民的新路子。
产业发展 配套先行
2024年,盛家社区启动土地改造工程,通过分片规划建设高标准农田。在此基础上,2025年村集体进一步牵头流转闲置土地1249亩,统一承包给种植大户规模经营,其中800亩用于发展烤烟产业,其余土地则种植甜糯玉米和玉米制种,实现了土地资源的全方位利用。仅此一项,村集体便获得流转收入12万元,土地效益得到充分释放。

农户正在采收玉米(10月8日摄)。
2024年,保山保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看中盛家社区良好的产业基础,租用村里土地建设了60座电烤房。这些电烤房采用“公司+集体”合作模式,烘烤烟叶每窑收费2500元,其中六成纳入村集体经济。电烤房的建成大幅降低了烘烤环节的成本,烟农只需将烟叶整理好送至烤房,烘烤工作全部由公司完成。“以前自己烤烟,全家老小齐上阵,日夜不敢离人。现在省心多了,烤出来的烟叶品质还更稳定。”烟农王国武感慨道。2025年,电烤房项目为村集体带来7万元收入,实现了烟农减负与集体增收的双赢。
产业的多元化发展不仅仅局限于农业,盛家社区利用毗邻工贸园区的地理优势,在村旁农贸市场投资200多万元自建了62个商铺,自2020年启动招标出租以来,一直保持“一铺难求”的紧俏局面。同时,村集体还将65亩土地出租发展杨梅产业,进一步拓宽了集体经济收入渠道。
产业红利 群众共享
对村民而言,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实实在在。土地流转后,村民既可获得稳定的租金收入,又能实现“家门口”就业。“我们社区产业多,工人始终紧缺,不愁没活干。”盛家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盛仕林介绍,五六十岁的老人在家门口打工,每月也能拿到近3000元收入。今年社区12个村小组的年人均收入预计将突破2万元。

平整的土地(7月3日摄)。
如今,盛家社区集体经济年利润已达120多万元。这些资金主要用于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污水管道铺设、污水处理及垃圾清运等民生工程,同时覆盖土地改造、测绘、道路维修等开支,实现了村集体经济的自给自足和良性循环。
烟农杨国孟是社区产业发展的受益者之一,通过村集体牵头开展的机械化种植和商品化育苗,今年种烟面积达39亩。更令人欣喜的是,在烟草部门引导下,杨国孟积极探索“烟+菜”轮作模式,在烤烟收购结束后种植贡菜,实现“一块田两份收入”。农闲时,他开着拖拉机在村里承接零活,妻子则就近在工业园区上班,夫妻俩既能赚钱又能照顾老人和孩子。“今年我家收入大概25万元,两个孩子也都上了中学,生活越来越有劲了。”杨国孟笑着说。
产业融起来,日子富起来。盛家社区通过多元化产业发展,不仅激活了村集体经济,更让村民共享发展成果,绘就了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新画卷。(完)(杨雨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