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5 10/20 10:08:19
来源:云南日报-云新闻

普洱学院毕业生张嫱:用诚信泡出创业甘醇

字体:

  从普洱学院茶学专业的青涩学子,到独立茶室的主理人,再到与普洱龙头企业深度合作的创业者,16年来,普洱学院08级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专业毕业生张嫱始终在茶路上稳步前行。她以“品质”为尺、以“诚信”为秤,用一杯杯纯粹的好茶,连接起与茶友的信任之桥,在方寸茶室间书写了一段关于热爱与坚守的创业故事。

  缘起茶山:课本知识在指尖“活”了过来

  2008年,张嫱考入普洱学院茶学专业,系统学习茶叶生物化学、栽培学、审评学等理论知识,在课堂上构建起对茶叶科学的认知框架。但真正让她深爱上这片树叶的是2010年在景迈山的实习经历。彼时,她走进澜沧裕岭一古茶园开发有限公司,亲手挎着竹篓采摘鲜叶,在杀青锅前感受茶叶由青转褐的变化,在揉捻中体会细胞壁破裂释放的清香。“课本上写的‘杀青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在指尖的灼热感里有了具象;‘揉捻程度影响茶汤浓度’,在茶叶卷曲的弧度里有了答案。”张嫱说,那段日子让她深刻明白:一杯好茶的生命,始于茶园的每一寸土壤,成于制茶人的每一个动作。这份从源头建立的理解,成了她日后茶路的“初心锚点”。

  深耕茶企:从基层到店长,把专业“说”给消费者听

  2011年毕业后,张嫱没有急于创业,而是选择从一家茶企的基层实习岗做起。“茶学专业教会我‘懂茶’,但市场也需要‘懂人’。”她从整理货架、清洁茶具做起,自己学习茶叶仓储、接待客户,把课堂上的审评术语转化为通俗表达,把枯燥的工艺知识变成直观展示。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和真诚的服务态度,她很快从实习生转正,又晋升为店长。“这段经历让我明白,‘专业’不是高高在上的理论,而是能帮客户选到合适茶叶的实用工具;‘服务’不是简单的买卖,而是用一杯茶建立信任的过程。”正是这段从基层到管理岗的成长,让她形成了“以专业为基石,品质及服务为核心”的经营理念,为日后独立创业埋下伏笔。

  独立立业:两条路径并行,让品质与多元“双向奔赴”

  2014年,积累了足够经验的张嫱决定“独立行走”,接手自己管理的茶室,开启自负盈亏的创业路。“不追求规模,不跟风炒作,只为茶友推荐优质茶品。”她为自己定下清晰的原则,也在实践中摸索出独特的“两条腿走路”模式——一条是个人探索之路:坚持深入云南各大茶山,探寻纯料山头茶的极致风味。她带着茶学专业知识和实践积累的经验,找到那些自己真心认可的茶。“选茶就像交朋友,得自己先喜欢,才能推荐给别人。”她笑称,有时为了一款茶,会在茶山住上半个月,跟着茶农从采摘到精制,尽力让每一片茶叶都经得起时间考验。另一条是品牌合作之路:2015年,她与普洱龙头企业澜沧古茶签约合作,引入成熟的品牌体系。“纯料茶是‘个性’,品牌茶是‘稳定’,两者不冲突。”张嫱解释,品牌茶的标准化生产能为茶友提供“闭眼入”的安心选择,而纯料茶则满足资深茶友对“独特风味”的追求。两条路径相辅相成,让她的茶室既有“小众尖货”,也有“大众口粮”,吸引了从新手到行家的各类茶友。支撑这一切的,是她始终坚守的“选品哲学”与“经营之道”:选品上,不跟风,不从流,只用专业和经验把控品质;经营上,真诚换位思考,只赚合理利润,把每笔交易都当作“信任的托付”。这份“慢下来”的诚意,让她的茶室虽不大,却积累了一批追随多年的铁杆茶友。

  16年沉淀:用一杯纯粹好茶,连接更多同路人

  “16年,于茶而言或许只是一个转化周期,于我却是从青涩到成熟的全部。”回望来路,张嫱的茶路没有商海传奇,只有对品质的死磕和对诚信的守护。如今,她依然保持着最初的节奏,“未来不想把茶室做得多大,只想继续用专业选好茶,用真诚待茶友。”张嫱说,她相信,一杯纯粹的好茶,能连接起更多互相欣赏的人,而这份因茶结缘的温暖,就是她16年及以后茶路上最好的“回甘”。(普洱学院供稿)

【纠错】 【责任编辑:徐华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