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5 08/21 09:04:02
来源:新华网

重回抗战生命线 铭记血性与担当——电影《山河为证》云南首映式举行

字体:

  新华网昆明8月20日电(记者 胡了然)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纪录电影《山河为证》20日在昆明举行云南首映式,全景式展现中国人民14年抗战艰辛历程。

  纪录电影《山河为证》由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荣誉出品,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等联合摄制,云南广电传媒集团旗下云南金彩视界影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出品。影片依托严谨的史料与创新的艺术表达,用数字修复唤醒尘封影像,重现中华民族血捍山河、寸土不让的抗战精神,真实再现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45年抗战胜利的历史进程,凸显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巨大贡献。

  主创团队从海量尘封的影像资料中连点成线,2万字精心打磨的文稿、104分钟的凝练叙事,全景式展现了中华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屈不挠、浴血奋战的伟大抗战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为人类和平事业作出的卓越贡献。

  在波澜壮阔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云南各族人民举全省之力承担起战时后勤保障的重任,在祖国西南边疆构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抗敌屏障,为全民族抗战胜利贡献了磅礴力量。

  地理枢纽:抗战生命线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云南打通并运营滇缅公路和驼峰航线,成为当时中国接收国际援助、运输战略物资和开展对外贸易的生命线。

  1937年末,为阻止日军断绝中国抗战物资补给的阴谋,云南各族群众组成的筑路大军毅然集结。他们手持锄头、十字镐,肩背石碾子,以血肉之躯,仅用8个月便在悬崖峭壁间抢修出了滇缅公路。

  在滇缅公路被切断后,中美飞行员毅然开辟了一条飞越喜马拉雅山脉的“驼峰航线”,在恶劣自然环境与日军拦截下,以超千名飞行员牺牲的代价把80多万吨物资带到中国,守护人类文明与正义。

  战场前沿:滇西战场的坚守

  1942年2月,为保卫滇缅公路,10万余名中国远征军奔赴缅甸。戴安澜师长率领的第200师在同古浴血坚守,但由于战局恶化,中国远征军被迫全线撤退,开启了在野人山的“死亡行军”,幸存者不到半数。戴安澜师长亦在此次撤退中壮烈牺牲,毛主席以“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高度赞颂了其英雄气概和壮烈业绩。

  1944年5月,远征军发起滇西反攻,收复松山、腾冲等地,有力配合盟军及东南亚人民抗日斗争。

  精神堡垒:民族大义的凝聚与传承

  云南的抗战贡献更在于其承载了这片土地上浓厚的民族精神。九一八事变后,白族中共党员周保中中断学业奔赴东北,积极投身于联合各方抗日武装的工作中,与杨靖宇、赵尚志等率领东北抗日联军坚持抗战。

  为解决滇缅公路极度缺乏熟悉汽车驾驶与维修技术人员的问题,3200余名南洋华侨,自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启程归国,踏上了支援祖国抗战、共赴国难的征程,用生命、鲜血和汗水谱写华侨爱国史诗,传承中华民族坚韧团结的精神。

  历史回响:从边陲热土到精神坐标

  云南作为连接亚洲与太平洋战场的枢纽,推动中国与世界反法西斯阵营形成战略联动,印证了中国战场作为东方主战场的国际意义。各族群众共建滇缅公路的团结精神、远征军舍生忘死的牺牲精神、南侨机工跨国援战的爱国精神,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核。

  正如影片所述,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在绝境中重生,正是因为无论身处何地、哪个民族,当国家危难之际,总能凝聚成不可战胜的力量。这片土地上的烽火记忆,不仅是云南的地方史,更是整个民族的精神史诗——唯有铭记历史,方能珍视和平;唯有传承精神,方能开创未来。(完)

【纠错】 【责任编辑:刘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