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红云红河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红云红河集团”)以业务管理为驱动,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基本形成了一套以“战略、人才、平台、应用”为核心的数字化转型闭环模式,持续有效支撑企业数字化转型。
布局:解决数字化转型该往哪里走的问题
在以数字化转型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中,红云红河集团形成涵盖组织架构、应用场景、管理能力等多维度的“问题清单”,并探索出一条符合企业特点的数字化转型道路。
在强化组织方面,红云红河集团成立数字化转型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信息部牵头,企业管理部、人力资源部、生产管理部、装备技术部、工艺质量部等有应用开发需求的业务部门负责人和各工厂相应业务的分管负责人共同参与的管理架构。
昆明卷烟厂数控中心(资料图)。
在完善制度方面,红云红河集团制定关于深化工业数据应用、推动集团数字化转型的工作实施方案,以业务管理为驱动,以现有的工业数据为基础,立足自主开发集团统一数字化应用平台,构建数据共享创新应用机制,提升信息化自主可控核心能力。
在管理应用方面,红云红河集团逐步将生产、质量、设备等业务条线数据分析应用需求以专项任务的形式在平台中构建数字化应用,对各类工业数据按管理需求归集处理,并遵循集团统一技术标准,各工厂开发的创新应用可接入集团数字化应用平台,实现集团数字化应用的“共享”与“众创”。
经过系列探索,红云红河集团明确“管理驱动、信息支撑、标准先行、自主创新、共享众创”五个原则,形成“数字化战略是方向、数字化人才是基础、数字化需求是关键、数字化平台是支撑、数字化应用是载体”的总体思路,从方向、基础、支撑、载体等维度夯实企业数字化转型基础。
搭台:解决数字化场景应用如何落地的问题
在昆明卷烟厂精品制丝车间,操作人员只需在“数字驾驶舱”内轻点鼠标,即可启动与控制整条生产线,实现“一键掌控全局”的智能化生产模式。
电梯管理是红云红河集团特种设备管理的难点之一。近年来,红云红河集团物流中心在以数字化转型提升管理效率的过程中,以管理要素明确的电梯等特种设备为抓手,通过自主研发数字化应用,将集团特种设备位置、管理人员信息、维保计划等纳入数字化平台管理,有效提升了管理水平。
为进一步实现生产制造的智能化、精准化、高效化,红云红河集团大力推进工业互联网、云计算、5G等新技术与生产制造的深度融合,在6家工厂部署5G网络和云边融合架构,降低了投资成本和管理复杂度,进一步提升了云平台的数据处理能力和响应速度。
延伸:解决数字化平台谁来支撑的问题
“评价依据支撑不足、业务分析应用薄弱、数据追溯难度大……”红云红河集团数字化应用职工创新工作室负责人刘智宇指着投屏上显示的设备管理痛点说,“破题关键在于实时数据采集与数字建模。”
创新工作室成员在进行“头脑风暴”(资料图)。
“全机型数字模型要覆盖每个传感器点位”“预警机制需嵌入生产全流程节点”……面对屏幕上的问题清单,团队成员围绕“卷烟设备净效率监视平台”课题展开深入探讨。这一幕是红云红河集团数字化转型在基层实践的生动缩影。
2023年9月,红云红河集团成立数字化应用职工创新工作室。该工作室创新性地采用“自主创新+快速赋能”模式,由集团统一建设数字化基础设施,构建数字化平台支撑体系,工作室成员在此基础上进行自主创新和自主开发数字化应用,进行低代码开发。
工作人员查看设备生产参数(资料图)。
创新工作室的高效攻坚,得益于红云红河集团在人才培养方面采取的系列有力措施。红云红河集团构建“集团总部—生产厂—车间”三级人才培养架构,将集团总部作为人才培养的“总指挥部”,将生产厂作为人才培养的“主战场”,将车间作为人才培养的“前沿阵地”,多点发力推进人才梯队建设。
在人才评价机制方面,红云红河集团坚持以能力和业绩为核心导向,构建科学合理的多元化评价体系。评价标准不仅注重考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而且注重考察创新能力与实际应用能力。
面向未来,红云红河集团将以数字化发展为依托,在数据驱动、人机协同、场景应用的新赛道上深耕细作,努力书写更多“数智”新篇。(完)(杜星霖 王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