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田里的油菜花(2月13日摄)。 陈俊仁 摄
初春时节,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烟叶采收后的烟田里,豌豆、油菜、小麦等作物茁壮成长,交织出“烟粮共融”的美丽画卷。
近年来,昌宁县积极探索烟粮协同发展的新路径,“烟+N”复合种植模式成效显著。从“烟+玉米”到“烟+秋豌豆”,再到“烟+油菜”,这些科学合理的种植模式不仅保障了烟叶生产的稳定,提升了烟田的肥力,更实现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走出了一条产业兴旺、乡村繁荣的乡村振兴之路。
为推动烟粮协同发展,昌宁烟草不断完善基本烟田“县、乡(镇)、村、组”四级协同联动保护机制,补齐土壤改良、宜机改造等农业现代化管理短板,升级烟田配套设施,切实做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以技术进步、地力提升、产量提高,让烟田能产粮、产优粮。同时,昌宁县还积极聚合各方资源力量,通过科学规划种植布局、优化作物品种等方式进行种植制度创新,因地制宜地落实“田园茬口种植示范区”和“耈街烟田套作示范区”等区域产业种植项目,构建了“烟叶+粮经作物”多元产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此外,昌宁县还积极探索多种利益联结模式,如“村委会+企业+合作社+烟农”“企业+合作社+烟农”等,实行订单生产,不断拓展市场销售渠道,确保烟农收益稳定。
目前,昌宁烟区已建成2个粮烟融合示范点,开展粮烟融合种植1000亩,预估产量100万斤,预计烟农增收159万元,有效提升耕地复种指数,构建 “以烟兴农、粮烟协同、烟蔬互促”的发展局面。
未来,昌宁县将继续深化烟粮协同发展模式,不断探索创新之路,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完)(秦蔚)
【纠错】 【责任编辑:刘云】